-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袁隆平的光荣事迹(精选5篇)
袁隆平的光荣事迹(篇1)
读袁隆平,读“杂交水稻”之父,我可以从中读出精神,读出品质,读出境
界。
读袁隆平,我知道人要有一个伟大的理想。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多么伟大的理想啊!多么崇高的追求啊!这是人类千
百年来的梦想,是无数英雄为之努力的方向。凡成功者,必定有坚定而明确的理
想。他们把理想作为自己人生的航标,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直达自己理想的彼
岸。
在理想的指引下,袁隆平宛如上紧弦的发条,拉满弓的锐箭,展示出常人所
难以想象的意志和力量,越过让常人望而却步的艰难险阻。终于,他实现了他的
夙愿:用占全球8%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他让中国人远离了饥饿。
读袁隆平,我知道要想做事业,必须先学做人。
只有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才能踏踏实实做事;只有做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才能一心一意做事,只有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才能明明白白做事。如果袁隆平
贪图名利,他可能早已是亿万富翁;如果袁隆平贪图享受,他也不用以七十六岁
的高龄流连于稻田之间。他是真正想为人民做点实事,为农民增收,为国家分优。
读袁隆平,我知道机遇宠爱有准备的人。
从查得威克发现中子,到中国科学家合成人工胰岛素。他们遇到机遇,获得
成功,哪一个不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哪一个不是经历了数千次的实验呢?有位名
人说得好:“当你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时,就可以考虑机遇了!”是啊,机遇永远
偏爱有准备的人。
读袁隆平,我知道运动是很重要的,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试想,如果所有的科学家都健康长寿的话,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增添多少
新的发明创造啊!每次听到有风华正茂的科学家去世,我都会为他们感到惋惜,
为国家失去人才感到痛惜。
经常运动,使自己身体健康,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为人类多作贡献。袁隆
平七十六岁了,仍然能在实地实验,这与他平时经常运动,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
直接的关系。
读袁隆平,使我的精神得到升华;读袁隆平,使我的心灵得到美化;读袁隆平,
使我的生命得到增值。
袁隆平的光荣事迹(篇2)
5月22日,他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却留下了满地金黄。他是最普通的
农民,也是国之大者。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三个梦想”: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和亿亩荒滩变良田。从书
本到田野,从梦想到现实,杂交水稻产生从量到质的飞越,让高产梦成为现实。
饥饿,从来就不是一家故事,它是全人类的斗争。面对全球粮食危机,他再次挺
身而出,向全世界宣传杂交水稻种植,至今已在全球40余各国家种植超过90
亿亩,被他人称为“东方魔稻”。,“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
802.9公斤,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至此,他的三个梦想均超额实现。但
自称“90后”的他仍不停下脚步,继续为水稻事业奔走,他说“把中国人的饭
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并寄语青少年“chancefavorsthepreparedmind!”他
的梦想不止是梦,更是对祖国最真挚的承诺,而这份“诺言”将永远寄存于金黄
的稻田里。
1964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1973年成功突破制种难关,
使全国平均亩产350斤;1989年提出选育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指
标和选育的技术策略,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走出低谷;开始了超级杂交稻的研
究。一期亩产700公斤到双季亩产1500公斤的突破,展示了他艰苦不懈的努力
和敢于创新的拼劲。月,他提出了“小目标”:争取早日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
公斤。“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妇孺孩童皆知的道理,他用一粒稻种抒写
一生故事,用一捧稻谷填满百姓粮仓,用满仓白米喂养祖国人民。他很普通,每
日躬耕田野,育种培优;却不平凡,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有一个人从六十年前就开始跟种子较劲,一辈子都在为丰收努力。他太忙了,
忙得忘记了自己早已进入耄耋之年,仍奔走于田野之间;却始终对水稻事业念念
不忘,即使身躺病床,那颗心仍时刻扎根在广袤田野里。将近一生的奉献,他将
梦的种子播撒至山的那边海的那边,“如果全世界有一半稻田种上了我的杂交水
稻,每年可以增产稻谷1亿6000万吨,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获颁“共和国
勋章”时,他激动地说,“我不能躺在功勋簿上睡大觉,只要脑瓜子还没有糊涂,
就还可以干!只要没有痴呆,就还可以继续动脑筋、搞研究!”他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