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研究.pdfVIP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

护研究

作者:罗健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17期

【摘要】传统技艺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大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保护力度,对放大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民族气质与造物技术思想等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主要对非物质文化

遗产视角下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进行阐述,分析传承特点与传承机制及保护方式,希望对传

统核心技术的高效保留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7-056-03

【本文著录格式】罗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中国民族博

览,2021,9(17):56-58.

传统手工技艺有艺术性与技巧性等特征,是工匠心智与洞察力及技巧等要素的高度契合。

手工制作涉及冶炼与纺织及彩扎等各领域,在满足生产与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产生。传统技艺之

所以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虽然被机械化工业生产逐步取代,但传统技艺蕴

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推动我国非遗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因此,

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值得深入研究。

一、傳统技艺的传承分析

(一)传承特征

传统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类别,其传承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功利

性。任何传统技艺的形式与流通,必然会受到当时社会背景与生产生活需求的影响。传统技艺

的传承方式,深受家族结构与生存策略的影响,通常采取家族内部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技艺。

传承人从小受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对传统技艺的体系了解与操作要点掌握更加全面[1]。在

后续传统技艺需求逐步扩大与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影响下,传统技艺的传承逐步涌现了招

收与雇佣徒弟等方式,师徒与家族传承方式并存,但为了防止技艺泄露,以提高技艺的核心竞

争力与利益最大化,均采取了严格的保密管理机制,因此传统技艺传承的功利性特征逐步突

出。二是封闭性。在传统技艺的传承历史中,普遍存在传男不传女与父传子及师传徒、传本姓

不传外姓等传承的封闭性特点。采取了传承方式与封建社会的男权地位高等文化背景不无关

系,从家族利益入手,有显著的家族式封闭性与性别差异等特点。但布依族蜡染技艺的传承,

家族内部传女不传男且传内不传外。家庭外部传承相对广泛,可以是其他家族或整个石头寨、

整个布依族,蜡染教育渗透中小学校,实现了布依族文化的系统性弘扬与传承。三是程式性。

传统技艺在长时间的实践操作中,拥有整套程式化与规范性及标准化的体系,操作要点与先后

顺序及注意事项等要求准则相对固定,逐步成为当地社会的共同认同与技艺制造规范。四是融

合性。大众的生活需求与审美水平逐步提升,传统技艺的工艺方法也不能停滞不前,需借鉴专

业性与地域性及阶段性等制造领域的新研究结果,同时融合其他民族与周边地区的技艺特点及

法则,实现传统技艺的继承性与创新性相互交织性的发展。

(二)传承机制

纵观传统技艺传承人的学艺方式与经历,其中主要以师徒相承与父子相继的传承机制为

主。受社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家庭传承的方式更为自然,在长时间的熏陶中,对传统技艺中

的天人合一等哲学理想理解更为透彻,可以更快速的上手。但随着技艺的不断进步,社会需求

的增大,为实现利益最大化与推动技艺的融合发展等需要,逐步展开了师徒相承的传承机制。

两种传承机制相互依存,可培育更多数量的精英工匠,共同推动传统技艺体系的传承发展。一

是家族传承机制。工之子恒为工的说法流传至今,将我国传统技艺的家族传承特点进行了精辟

的概括。家族传承是指对有直系血缘关系的后辈传授传统技艺,以血缘关系为传统技艺传承的

纽带,可确保技艺传承的高效性、稳定性及持续性。大部分的继承者,都采取家族传承的学艺

方式,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在漫长的学艺生涯与实践总结中,逐步成为杰出的民间艺人。甚至

不乏有无文字记载的传统技艺,通过口传心授与亲手操作及实践巩固,逐步通晓技艺全程。子

从父艺可全面继承世代相传的家族技艺,这也将中国从古至今的民主和谐与血统传承及父为子

纲等父子关系充分呈现。父子二人相互依存,互为精神向导,共同承担传承家庭技艺的使命,

在协作中父子关系逐步升华,最终演变为传承使命的理想父子关系。二是师徒传承机制。家族

传承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师徒传承主要以契约关系为纽带,在学艺的生涯中,学习功法与技

法,更看重徒弟的天赋与态度等素养。从“三年徒弟与三年奴隶”的说法入手分析,表示师徒传

承的目的性更强,通过拜师学艺,成为半专业或

文档评论(0)

178****53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