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习题.docx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然力足以至焉

D.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4?下面是对该段文字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游山为喻,说明怎样才能像古人那样广泛而深入地探讨思考。

B.作者强调“力、志、物”,表现了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C.作者说古人关于天地山川常常有得,是因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而作者之得则是后悔没能尽兴游览。

D.我们今天所说的“志”和王安石所说的“志”,具体内容当然不同,但作者的“尽吾志”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庐陵萧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号记年的。

“临川王某记”一句中,“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某”代王安石。

“长乐王回深父”一句中,“父”是对人的尊称。

.文中的“志”、“力”、“物”三者关系是什么?

.《游褒禅山记》一文是怎样把治学的道理寓于记游的过程中的?

参考答案

C解析:C中的“胜应读shengo

B解析:①②两句的“为”都是用在动词前表示强调,翻译成“是二③句的“相”字是动词“辅佐”的意思;④句的“相”字是副词“互相”的意思。

D解析:例句和D项中的“以”都是表因果的连词“因为;ABC中的“以”都是表承接的连词。

C解析:作者的“所得”是要成就事业,应该尽志、尽力、尽物,特别是“尽志”,做到问心无愧。

D解析:D中的“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志”是前提,“力”是实现“志”的主观努力(条件),“物”是实现“志”必要的客观条件(物质保证)。

解析:作者肯定“非有志者不能至焉”,说明“有志”,是“至”的首要条件。而后又用两个“亦不能至也”,说明“力”和“物”在一定条件下对“至”也会起决定作用,因此“有志”还不能说是充分条件。最后又通过对比“力足以至”而不能至和“尽吾志也不能至”两种情况,得出“有悔”和“无悔”两个不同的结论,从而强调“有志”的必要性。这正是作者的所谓“所得”,也就是全文的中心思想所在。

这篇文章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学人治学的道理。

解析:这从文章的组织结构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如文章开篇对华山名、慧空禅院、仆碑由来的考释,即非一般的写景文字,而具有学人的实证精神。又如文中写游华山后洞的经过,先写后洞幽深、昏暗、寒气袭人,次写景色越进越奇,再写游者越深越少,又写“有怠而欲出者”要求出来,作者遂与之俱出,最后写既出之后悔恨未能极尽游览之乐。记游部分依次写来,尽陈所见,波澜起伏,这自然是写景的妙笔。但作者意在以探幽寻胜比喻学人治学,入之愈深,则所获益精,只有不屈不挠地深入探索,才能获得成功,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至高境界。

文档评论(0)

贤阅论文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在线教育信息咨询,在线互联网信息咨询,在线期刊论文指导

认证主体成都贤阅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4MA68KRKR6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