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峰值功率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峰值功率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各国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以锂
离子电池为代表的动力蓄电池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和成本低的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动汽
车,峰值功率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其功率状态SOP(StateofPower)是电池
在不同状态下可输入和输出的极限功率,代表电池对充放电功率的承受能力。
由于峰值功率是锂离子电池的隐形状态,受工况、温度、荷电状态及衰减等因素的耦合
制约,无法用数学表达式对其统一描述,精确的对应关系的建立需通过大量的实验,且精度
难以保证。目前行业内尚无峰值功率的相关测评标准,国外标准或不能获取真实峰值功率值,
或复杂度高,不具有普适性。
因此,评估动力蓄电池在不同温度、荷电状态下、不同时间内的充放电峰值功率,设计
动力总成满足车辆的加速和爬坡等高功率性能,最大限度发挥车辆制动能量回收能力具有重
要意义。同时,填补国内相关标准空白,且峰值功率作为电池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指标,合
理使用电池的峰值功率条件,可以避免其出现过充过放等滥用现象,并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通过合理的方法测量并修正电池的峰值功率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
标准制定计划已于2022年11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计划编号:2022-1230T-QC。
2主要工作过程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归口,并由电动车辆分标委
动力蓄电池标准工作组负责组织开展制订工作。制定工作于2021年8月正式启动,标准起
草组由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检测机构等单位组成。标准起草组经过多次专题
研讨会议,进行了关键测试项的验证试验,完成了标准制订草案撰写,并在动力电池工作组
层面进行了多次意见征集和讨论,于2024年5月形成征求意见稿,主要技术会议及研究活
动情况如下:
(1)2020年8月6日,动力蓄电池标准工作组在线上召开了审查立项会。会上,起草
组介绍了《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峰值功率试验方法》的目的、意义和立项说明,针对标准的
包含的主要技术内容与参会代表进行了讨论;
(2)2020年8月20日,电动车辆分标委动力蓄电池标准工作组通过网络形式召开电
动汽车动力蓄电池标准立项研讨会,起草组向行业专家介绍了《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峰值功
率试验方法》的背景及立项意义、主要内容和应用案例,并在会上就该标准项目设置的合理
性、峰值功率涉及的测试要点及技术成熟度等与参会代表进行了讨论;
3
《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峰值功率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3)2021年9月-2022年8月,起草组充分调研了国内外关于峰值功率检测和预测的
相关开发工作和应用情况,在前期预研工作基础上,完成了《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峰值功率
试验方法》(以下简称“本标准”)的立项草案,并通过分标委的技术审查;
(4)2022年9月28日,完成工信部立项答辩;
(5)2022年11月22日,动力蓄电池标准工作组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了2022年第2
次会议。会上审议了QC/T《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峰值功率试验方法》,工作组面向行业需
要,积极组织开展标准预研工作;
(6)2023年3月30日,动力蓄电池标准工作组在浙江省桐乡市召开了2023年第1次
会议。会上审议了QC/T《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峰值功率试验方法》的草案内容。起草组
介绍了草案文本,解答了工作组各单位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参会专家针对草案内容提出了修
订建议,包括检测范围、引用文件、置信度的明确、SOC对峰值功率测试准确度的影响等
进一步完善;
(7)2023年8月22日,动力蓄电池标准工作组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了电动汽车用动
力蓄电池性能类标准专题研讨会,会议讨论了QC/T《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峰值功率试验方
法》的技术内容,针对第一次会议的修订建议做了反馈和进展报告,参会专家经过进一步讨
论,提出了低温下调整SOC的测试方法、不同温度的SOC-OCV的差异以及不同放电时间
直流内阻的影响等技术建议修订,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内容和验证工作。
(8)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 ppt课件.pdf
- GB 55009-2021 燃气工程项目规范.pdf
- 液体石油产品烃类的测定-荧光指示剂吸附法(GB-T11132-2008).ppt
- 上海市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评估技术方案.doc VIP
- 高空作业车售后服务方案.docx
- 2024-2025学年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含答案).docx
- 自-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doc VIP
- 53个经典病例分析及答案.doc VIP
- [职高 对口升学] 2021年重庆高职分类考试 文化素质测试 真题.pdf VIP
-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7版)康华光习题解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