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互动话语标记“信不信”的交互主观性.pdf

人际互动话语标记“信不信”的交互主观性.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际互动话语标记“信不信”的交互主观性

作者:顾建身

来源:《现代语文》2020年第03期

摘要:“信不信”可以归纳为话语标记,它是具有人际互动作用的话语标记。话语标记拥有

自己的核心语义功能,“信不信”的语义功能是由動词“信”和表示原始的征询意义的疑问句“信

不信?”带来的。话语标记“信不信”主要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对于“预期”的判断,从而带来了一

种交互主观性,并激活了对话语境。

关键词:“信不信”;凸显;预期;交互主观性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汉语中,“(你)信不信……”或是“信不信(我)……”频繁出现在口语交际中,在

不同的情况下,它所表达的意义不尽相同,有的是表达疑问,有的并不表达疑问。例如:

(1)那警察信不信你说的这些呢?(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话说天下事》,2008-01-16)

(2)你信不信我随时都可以杀了你?(搜狐网新闻,2017-10-29)

(3)信不信我一个不开心就给你差评然后投诉!让你今天白干!(新浪微博,2017-09-

14)

(4)信不信我戳瞎你双眼。(新浪微博,2012-10-24)

关于“信不信”的话语功能问题,学界讨论得并不是很多。在我们的检索范围内,专门研究

“信不信”的论文仅找到一篇,即王华的《试析来源于疑问小句的话语标记“你信不信”》

(2015)。此文认为,作为话语标记的“信不信”具有话轮交接功能、人际提醒功能以及铺垫和

强调功能。我们的问题在于,在这三种功能之中,是否有一种核心的语义功能?这种核心语义

会是什么?这些不同功能之间是否有其内在联系?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中心话题。

(二)“信不信”作为话语标记的判定

话语标记既有由词汇化得来的,也有由语用化而来的。由语用虚化而来的话语标记往往以

小句的形式呈现出来,如“我告诉你”(董秀芳,2010)、“不是我说你”(乐耀,2011)、“谁

说不是”(刘丞,2013)等。本文所要讨论的“信不信”也属于此类。

张黎(2017)认为,“语言除了具有表达讲话者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活动的功能外,还具有

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价的功能,这种功能称作

人际功能‘’”,并把具有相关功能的话语标记称为“人际互动功能标记”。“信不信”不仅表达了讲

话者的态度,而且对事件做出了评价,如:“你信不信我随时都可以杀了你?”这句话表明了说

话者对听话者威胁的态度,同时具有对事件不满意的评价义。我们认为,这种类型的“信不信”

应属于“人际互动功能标记”。

(三)研究目的

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基于现有材料,对各类的“信不信”进行划分。同时,从对话语境出发,

分析作为话语标记的“信不信”的互动功能,以揭示其核心所在。以此为基础,我们试图解释

“信不信”在主观性方面的交互性特征。本文所选用的语料大部分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媒体语言

语料库(MLC),少数例句选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的口语语料,还有部分语料来自录音

的转写。由于全部语料都是口语语料,所以总体上口语色彩较为突出。

二、“信不信”的演变轨迹

(一)从短语到话语标记的演变

“信不信”是从一般的正反疑问句发展而来的。下面两例就是这种形式的“信不信”:

(5)那警察[信不信]你说的这些呢?(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话说天下事》,2008-01-16)

(6)康总,你[信不信]这些?(池莉《来来往往》)

这种反复式有时也会放在非疑问句中,表示两种可能性,其常见搭配还有“信不信由你”。

例如:

(7)不是,你[信不信]这个事很简单吗?你试一下,拿个电源来?(中央电视台《乡

约》,2012-03-29)

(8)沙奎尔·奥尼尔、何塞·卡尔德隆,[信不信]由你,这些NBA大明星穿过的鞋,你也

能买到穿在自己的脚下。(中央电视台《今日观察》,2009-10-05)

根据张伯江(1997)的分析,与一般叙事句相比,疑问句都属于一种非事件句,它不在连

续叙事中发生作用,只是表明一种征询的态度。由于“信不信”来源于疑问句,它也在话语连接

过程中起到征询作用。相对于叙事语体而言,话语征询这种具有交互性的行为在对话语体中更

为常见。

李宗江(2010)认为,“我说”这类话语标记是由表示言说意义的“我说”演变而来的;董秀芳

(2010)认为,“我告诉你”这一话语标记是从一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