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结材料完整版本.pptVIP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粘接材料概述基本概念:粘接或粘合口腔粘接剂口腔粘接材料(dentaladhesivematerials)。按被粘物分类按应用类型分类按应用类型分类常用的口腔粘接材料粘接机理粘接剂与被粘物表面之间通过界面相互吸引并产生连续作用的力,称为粘接力。当粘接剂将两个被粘物结合起来时,粘接部位形成粘接接头(joint)。在多数情况下,粘接接头是一个多相体系,由三个均匀相,包括粘接剂和两个被粘物,以及两个界面区组成(图2-9)。粘接力的组成粘接机理粘接剂与被粘物表面之间通过界面相互吸引并产生连续作用的力,称为粘接力。当粘接剂将两个被粘物结合起来时,粘接部位形成粘接接头(joint)。在多数情况下,粘接接头是一个多相体系,由三个均匀相,包括粘接剂和两个被粘物,以及两个界面区组成(图2-9)。水门汀和粘接剂的区分口腔粘接材料研究文献里常出现两种类型:水门汀和粘接剂。从严格意义上区分,水门汀是指主要通过机械锁结粘固作用获得粘接力的材料,而粘接剂则意味着材料与被粘体间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键合作用获得粘接力。水门汀和粘接剂水门汀粘接时常常要求被粘体的表面经粗糙处理或预备成良好的固位型,以利于机械锁结作用的发挥。而粘接剂则可以在相对光滑的表面、或不需要过多的洞型预备就发挥作用。吸附理论(adsorptiontheory)粘接作用是粘接剂与被粘物分子在界面区上相互吸引而产生的,它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即粘接力是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范德华力和氢键力)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化学键力)共同产生的。粘接过程的界面物理化学粘接力形成的必要条件粘接剂与被粘物分子或原子间的距离越近,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大,粘接强度也越高。因此,只有粘接剂液体能充分润湿被粘物表面,两者之间的距离才能达到产生有效价键力的范围,这也是产生粘接作用的关键和必要条件。口腔组织环境的粘接特性牙体组织:牙釉质和牙本质口腔环境:湿度、温度、微生物和酶、应力、化学反应、临床操作表面处理技术牙釉质的表面处理牙本质的表面处理修复体的表面处理牙釉质的表面处理釉质酸蚀后的显微结构图用iBond处理釉质30秒后的酸蚀效果釉质酸蚀后的显微结构图iBond(pH2.2)versus磷酸(35%)釉质酸蚀后的显微结构图iBond(pH2.2)versus磷酸(35%)釉质酸蚀后的显微结构图iBond(pH2.2)versus磷酸(35%)牙本质粘接的原理Nakabayashi等在1982年证实了通过树脂向酸蚀脱钙后的牙本质的渗透,可以明显的提高树脂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90年代初,通过树脂-胶原的渗透所形成的机械固位是牙本质的主要粘接力这一概念才被广为接受污染层传统观点认为:一般情况下,牙本质表面在粘接前均经过了牙科削磨器械的切削或打磨,表面会产生一层无法用一般洗涤剂除去的污染层。污染层主要由无机物碎屑及凝固的胶原蛋白组成,其结构无序,强度低,阻挡了粘接剂与牙本质的直接紧密接触,影响粘接的牢固度污染层现在认识到,污染层并非只是包裹牙本质碎屑的疏松结构层,还包括了粘附在深层牙本质表面的一种无序的牙本质层,它能以一种足够稳定的界面状态与粘接剂结合。利用酸蚀剂和底漆对该层进行改性利用,形成混合层的基础,可以减小牙本质渗透液对粘接界面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在材料与牙髓之间起着一定程度的隔离作用。基于以上认识,现在一般采用酸蚀技术去除污染层。混合层混合层(hybridlayer)是1982年Nakabayashi等提出的。定义为:由粘接剂单体渗入脱矿后的牙体硬组织表面及亚表面,随后聚合在一起形成的结构。即粘接剂向酸蚀脱矿后牙本质表面暴露的胶原纤维网中渗透并固化形成的、位于树脂和未脱矿的牙本质结构之间的一层胶联区域。也有学者称该层为扩散层或杂化层。现在的研究表明,混合层的厚度一般在5-15μm左右。混合层现在的理论认为:在牙本质粘接中,粘接力的构成主要是混合层和树脂突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首要的和基本的固位力来自于粘接树脂向牙本质表层胶原纤维结构渗透形成的混合层。在管周牙本质形成的混合层与渗入到牙本质小管中的固化的树酯突一起,在防止微渗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牙本质酸蚀后的显微结构图表面覆盖玷污层的牙本质牙本质粘接的原理许多研究都证明了酸蚀牙本质后使用亲水的、可以渗透进脱矿的牙本质胶原网中的树脂,是获得较好的牙本质粘接的关键。酸蚀过程可以去除污染层,使管周牙本质脱矿,并在牙本质表面

文档评论(0)

139****2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