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pdfVIP

浅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

摘要: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现行教材虽给出了

三种不同的认识。但我认为这些都有些欠缺、偏颇。那么,怎样正

确把握这篇课文的主题?本文从写作背景、写作意图,作品的具体

内容和叙述笔调,对三味书屋、寿镜吾先生的态度三方面做一探究,

我认为,这篇散文的主题应该是:通过对儿时百草园、三味书屋生

活的甜美回忆,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快乐、知识

的追求,在对逝去的生活的眷恋和对师长的怀念尊敬中,又含蓄地

批判了封建教育的不合理处。

关键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探究

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传统篇目一直保留在

初中语文教学中,现编入义务教育语文课本七年级下册。关于本文

的主题,历来概括的是: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枯

燥无味的生活的对比,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快乐生

活的追求,深刻地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然而,细

读作品,我颇感疑惑,讲起来也感到吃力艰难,学生也难以理解。

我认为,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概括是有点偏颇、欠缺

的。

现行教材对于本文的主题也给出了三种不同的认识:

1.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

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作对比,表现了

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

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3.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

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那么,究竟哪种认识更正确,更能表达作者的意愿?如何正确

把握它的主题呢?我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从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去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

花夕拾》。《朝花夕拾》原题为《旧事重提》,是鲁迅1926年写成,

1927年编定的散文集,只有散文十篇。当时,作者境况很差,辗转

流徙,心里颇苦闷。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这时正“是剩

下回忆的时候”,于是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屡次忆起儿时”

的“蔬果”,“从记忆中抄出来”,“反顾”旧时的“意味”。这十篇

散文,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中三篇为去厦门途中所作,后五篇成

于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它们都记述了鲁迅从儿童到青年这一时期

的生活经历片段。前七篇是作者回忆在家中生活和私塾里的学习情

形;后三篇记述的是作者从绍兴到南京读书,又到日本留学,然后

回到绍兴任教的见闻和感受。这些作品写作环境不一,其思想内容

也互有高低。有的可谓“投枪”“匕首”,有较强战斗精神,如《狗?

猫?鼠》《二十四孝图》等篇,文中叙事议论并重,针砭现实,反击

敌人的诬陷和攻击。也有《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这类追

怀往事、师长的篇章。后者虽然也饱含着作者的爱憎,但更多的是

他借对过去生活的美好回忆来自慰,意在回忆中汲取力量,从而得

到前进的勇气。因此,我们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时,

一定要根据当时的背景和写作者的本意来看作品的实际内容,不能

因集中充满战斗精神的篇章或持鲁迅这样的革命作家创作的作品

定带有“火药”的偏见,硬要去挖掘出作品中莫须有的那部分思想

内容。

从作品的具体内容和叙述笔调去看。作者用轻松、愉快的笔触,

充满无限趣味地描写了百草园和自己在其间的戏耍和欢乐。但是,

作者也并未把三味书屋写成自己的炼狱。学生在读书之余,可以去

书屋后面的园内折腊梅花、寻蝉蜕或捉苍蝇喂蚂蚁;就是在读书时,

他们也有机会在下面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鲁迅则是画画

儿;况且读书本身也是有乐趣的:“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大家放

开喉咙读一阵子书”“人声鼎沸”,读倦了还可以欣赏先生读书入神

时的音容笑貌。在这些书屋生活的描写中,我们没有感受到他对三

味书屋生活的丝毫厌倦和贬抑,有的则是成年人回忆儿时读书生活

的特有情趣和意味儿。可以说,这种笔调与描写百草园的笔调是一

致的,不存在什么前褒后贬,也没有形成所谓的对比。作者清晰地

记得,初入书屋时的新奇,读书时的乐事、乐趣,为在书屋中画画

的成绩自许,为这些画儿被卖掉而惋惜。由此,足以看出鲁迅对三

味书屋生活的留恋和怀念。诚然,三味书屋的生活是单调了些,学

生读的是他们难以理解的《论语》《幼学琼林》《易经》和《书经》

之类,先生的教法也很呆板,然而,三味书屋毕竟是私塾,我们不

能以为作者在着意描写私塾生活的枯燥无味,也不能借此说它批判

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

文档评论(0)

134****00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