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读后感小学精选500字范文五篇.pdf

《三顾茅庐》读后感小学精选500字范文五篇.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顾茅庐》读后感小学精选500字范文五篇

所谓天下的君主有谁不想得到有才华的人呢?《三顾茅庐》就讲

了这样一个故事。今天橙子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三顾茅庐》

读后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顾茅庐》读后感【1】

在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着一则三国时期著名的历史故事——

《三顾茅庐》。故事的内容大家都耳熟能详,在这儿就再老生长谈一

次吧。

故事讲述了当初三国时的贤主刘备一心想要让当时的军事奇才

诸葛亮归于自已的帐下,但先前两次去了诸葛亮都外出游玩去了,可

是求贤若渴的刘备依然坚持第三次请诸葛亮出山,但是两个弟弟却十

分生气,认为这诸葛亮实在太嚣张了,而刘备则狠狠训斥了他们一顿。

当他第三度来到卧龙岗时,诸葛亮终于回到了自已的住处,但却在午

睡。过了许久,他终于醒来了,后为刘备的礼贤下士所感动,与刘备

谈论军事局势后归于刘备麾下。

这则故事强烈的体现出了刘备的礼贤下士与求贤若渴,为了贤才

几次三番地请求、拜访。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并不会去拜求辅佐自

已的军师,但是肯定需要去请教自已的老师,同学或伙伴。也许你去

请教时别因为没有空而不理睬你,这时,千万不要如张飞一样冲动,

只要稍等片刻,等到他有了空再请教也不迟。当然,如果找不到要教

求的人,也不用像刘备一般,大可去寻找别的导师。

1

在我们身边。生活中,有许多我们可以请教的人,“不能则学,

不知则问。”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便应去请教他人,请教时十千万不能

急躁,要如刘备一般,不急不躁。要心平气和,不可蛮横地去请教别

人,不然别就会认为你是一个“冒失鬼”而不给你答案,所以一定得

慢慢来,若遇上能人,即使“三顾茅庐”也没有关系。

《三顾茅庐》读后感【2】

三国时期,刘备因缺少人才,去拜访了诸葛亮,想请他出山帮刘

备打天下。前两次,因为诸葛亮不在,落了空,第三次终于拜见到了

这位卧龙先生,在刘备的真诚邀请下,诸葛亮觉得刘备是真心诚意的,

于是便随他一起出山,开拓了一片江山。出山后,两人关系一直相互

融洽,刘备常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到了水啊!”

读完《三顾茅庐》,我不禁掩卷长叹: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

最好的桥梁。有了真诚,朋友就会真诚对待你,朋友就会成为我们最

好的倾诉对象,成为安慰我们的贴心知已,成为我们快乐成长的伙伴。

只要真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件事,成功就不会离我们很远。刘备不仅对

诸葛亮的真诚让我感动,他爱才、尊才的品格也令我久久难忘。诸

葛亮出山后,一生追随刘备,而刘备对诸葛亮也处处尊敬,甚至在临

终托孤时,让诸葛亮担起复汉的重任。正是由于这份真诚,让诸葛亮

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要相互尊重、相互爱护,培养自己优秀

的品质,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真诚成就自己的一生。

读《三顾茅庐》有感【3】

2

公元207年,刘备遭曹操追杀,屯兵新野,徐庶向刘备举荐诸葛

亮,并亲自相邀,却被其拒之门外。但刘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诸

葛亮终于同意出山,助其一臂之力。

在人们赞赏刘备求贤若渴的同时,我不免为诸葛亮备感忧虑,如

果不是徐庶的推荐,刘备的拜访,试问诸葛亮,你能毛遂自荐吗?你

的满腹韬略何时得以施展?你心甘情愿看着自己的国家自生自灭吗?

值得庆幸的是诸葛亮遇到了刘备,但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刘备呢?

西方有句谚语: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依此推断,诸葛

亮岂不是弱者?足智多谋,才华横溢,为何不敢脱颖而出?难道要空怀

满腹略,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吗?到那时,将诲之晚矣,只好怀抱生

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死去,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谁让自己将

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供手相让呢?

当今社会崇尚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每个人前途命运的

主宰,可一些人总是受传观念的影响,坚守古人的“高风亮节”,“含

而不露”似乎谦虚得将自己贬低,才算维护“清高”。谁料结果弄功

成的,事态反而背道而驰,使得他人对自己的真实情况知之甚少甚至

产生误解,岂敢录用?所以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唯有当仁不让,舍我

其谁的那种勇气,才不致让自己有“不好意思”或“过分谦虚”中客

文档评论(0)

180****80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小学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