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李彩霞

【摘要】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它的教育

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本文从其道德教育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深入发掘这一宝贵

的精神财富,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孔子;道德教育思想;意义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据《史记・孔子

世家》记载,孔子十七岁起就收徒办学,到七十三岁去世,前后办学五十多年,取得了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的伟大教育成果。孔子在其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

育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尽管孔子

教育思想中含有历史和阶级的烙印,但其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含有丰富的唯物辩证

法因素,至今仍有着不朽的生命力,历史也证明它们有真理性和超时代性,因此它

对今天的教育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孔子教育思想中的道德教育对今天仍有积极

意义。

一、立志有恒

《论语》中有一节讲到立志。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

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

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路的志向是他愿拿出车马、衣服、皮袍与朋友们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

抱怨。颜渊的志向是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而孔子说志向是: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希望使年老的人们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们

互相得到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怀养护。通过与学生无拘束的谈话,示意学生朝

着“仁”道的方向去修养去提高,这是他指导学生立志的一种方式。

孔子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应该以个人现在物质生活为满足,还应有将

来精神上的更高要求,这就是对社会发展有自己的理想和尽自己的义务。他在教

育学生如何对待现在和将来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立足于现在而面向将来,确

定志向,树立人生的目的和理想,作为个人努力方向。

认为“立志”是重要的起点,但要坚持和实现其志向,并不是容易的事。他

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少年有志,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立,可见立志是一

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确立志向后,又经过长期不懈地学习、修养,使之思想、

感情和行为,达到道德的高度自觉与不逾矩的境界,表明了道德教育的终身性、

长期性和阶段性。

孔子教育学生“志于仁”。“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标准与理想,他要求学生

以“仁”指导日常的道德行为,坚持道德信仰而不动摇。“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篇)要求君子在吃一顿饭的瞬间也不要离

开仁德,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不要离开仁德,在颠沛流离的环境中也不要离开

仁德。他要求学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对仁德和理想要笃信,·

要好学,要坚守,并用生命去捍卫。“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即要求君子仁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要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他认为志向

和理想甚至比个人生命都还重要。

孔子在教育学生对待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追求更高

精神生活,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在物质享受方面,则不宜要求太高太多,

物质享受方面要求多了,相反地会妨碍精神境界的提高。

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他认为一个学生总以

吃穿不好为耻,心思都放在追求物质享受方面,那就很难谈得上树立远大的理想

了。他赞扬学生颜渊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第六)在孔子看来,颜渊是个有志向的学生,他的心思

都集中在学道与守道上面,而不去计较个人生活的困难。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

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

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

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他还教导学生

“谋道不谋食”、“忧遭不优贫”、(论语子路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卫灵公)“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篇)他认为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不

应迷恋和陶醉于眼前的物质享受,更不能为了追求一时享乐而去贪图不义之财,

从而葬送了自己终生的前途。

只有

文档评论(0)

135****8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