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伦理导论 课件 lecture3-人工智能伦理.pptx

人工智能伦理导论 课件 lecture3-人工智能伦理.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伦理(学)(ComputerEthics)是应用伦理学的一个研究领域,研究对象是在计算机的设计开发和应用以及计算机信息的生产、储存、交换和传播中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是关涉计算机及其应用中所固有的涉及文化、社会、法律和伦理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发展历程;发展历程;发展历程;发展历程;个人隐私问题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从业者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保密数据。这些数据不仅仅局限为个人信息,更多的是企业或单位用户的业务数据,它们同样是需要保护的对象。计算机使某些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个人机密和信息,个人隐私受到计算机应用系统在采集、检索、处理、重组、传播等能力大大增强的严重挑战和空前威胁。;计算机犯罪问题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或以计算机为犯罪对象的犯罪行为,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基本原则;基本原则;;3.2信息伦理;3.2信息伦理;3.2信息伦理;信息伦理与法律/政策;信息伦理、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三者在对信息活动的调控范围和规范强度等方面应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以维持信息社会的秩序,实现共同的价值目标。这些价值目标体现在:相同的义务准则、相同的权利追求和相同的功利主义追求。;“维基解密”分析;“维基解密”分析;“维基解密”事件发生之前,美国政府针对信息安全保护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信息政策,例如:

《关于保护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第63号总统令》(1998年)

《信息系统保护国家计划》(2000年)

《网络空间安全计划》(2003年)

《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和关键资产国家战略》(2003年);维基解密也没有触犯言论自由的法律底线。面对发生的泄密事件,信息法律显得相对滞后,没有任何法律能够预见到一种新兴传媒组织可以对政府信息安全造成如此严重的威胁。

对于此类冲突,仅仅依靠义务原则或美德原则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依据功利主义的结果原则来判断什么样的对策更有利于绝大多数人乃至全人类的长远福祉。

美国政府出于维护自身信息安全的考虑,制定了临时信息政策,包括对政府数据库进行安全维护、起草相关法律等措施,体现出信息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3.3网络???理;案例1:网络谣言之食盐抢购风波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这起严重的核事故竟然在中国引起了一场抢盐风波。从3月16日开始,部分地区开始疯狂抢购食盐,许多地区的食盐在一天之内被抢光。

3月21日,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发布消息称,已查到“谣盐”信息源头,并对始作俑者“渔翁”作出行政拘留10天,罚款500元的处罚。;;3.4数据伦理;发展历程;主要问题;;3.5机器人伦理;3.5机器人伦理;发展历程;发展历程;发展历程;主要问题;3.5机器人伦理;;发展历程;发展历程;发展历程;发展历程;发展历程;发展历程;3.6人工智能伦理;主要问题;特朗普团队借助Facebook干预大选;价格歧视;Uber无人驾驶汽车致人死亡;人脸数据被过度采集;主要问题;事件三:“监测头环”进校园惹争议

2019年11月,浙江一小学戴监控头环的视频引起广泛的关注与争议。在视频中,孩子们头上戴着号称“脑机接口”的头环,这些头环宣称可以记录孩子们上课时的专注程度,生成数据与分数发送给老师和家长。

对此,开发方表示,头环收集的数据不会外流,不会泄露孩子个人隐私。随后,当地教育体育局介入调查,为搁浅“质疑”,决定临时停用相关设备。

脑机接口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会不容易被人理解。头环事件被曝光后,有网友称其为“紧箍咒”,是现代版的“头悬梁锥刺股”,并担忧是否侵犯学生隐私,以及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相关媒体评论道,不是反对“黑科技”应用,只是反对其滥用。成年人想要通过戴环提升专注力,或者孩子主动要进行注意力训练,无可厚非,这就相当于有个“运动手环”,能起到记录作用。但要作为“礼物”送给孩子测走神,必须得慎之又慎。这其中有一条分界线:对“脑机接口”的使用应完全出于个人意愿,相关数据也绝对地属于个人。意识是绝对的私人领地,他人无权侵犯。;事件五:AI换脸应用引发隐私争议

2019年8月30日晚,一款AI换脸软件在社交媒体刷屏,用户只需要一张正脸照就可以将视频中的人物替换为自己的脸。

该款软件一经面世,便存在着颇多争议点。在用户协议上,该软件存有很多陷阱,比如提到使用者的肖像权为“全球范围内免费、不可撤、永久可转授权”。而如果侵权了明星肖像,若对方提告,则最后责任都在用户。

不仅如此,现在一般App都用手机号+面部图像注册登录。不少人担心AI换脸软件会被不法分子利用,通过技术合成完成刷脸支付等。

2019年11月,国家网信办等联合发布了《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

文档评论(0)

xiaob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