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环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天津市环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天津市环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从中华文明的起源中至少可以看出三波浪潮,第一波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良渚、石家河文明为代表;第二波发生在中国北方,以红山、石峁、陶寺文明为代表;第三波发生在中原,以二里头文明为代表。据此可知

A.当时文明已有早期国家特征 B.中华文明是当时最先进的文明

C.中华文明是多元融合的产物 D.三波文明浪潮间存在继承关系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三波浪潮分布于不同区域,且各具特色,最终汇聚为中华文明,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故排除。

2.下图为甲骨文中“帝”字的几种写法。有学者认为,“帝”为架木燃烧之形,象征对天神的大祭,代指天神。商人认为,商王死后就升到“帝”的左右,如卜辞“贞咸宾于帝”。到商代晚期,人王开始称“帝”,如帝甲、帝乙、帝辛。这一现象表明()

A.政治需求干涉宗教信仰 B.政权神权开始分离

C.社会迷信思想逐步淡化 D.商王权威有所加强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时期的中国。据题意可知,“帝”原代指的使天神,而商代晚期商王也开始称“帝”。商王逐渐被提升到与天神相等的地位,说明商王的威权有所加强,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商王地位的变化,并不能体现对宗教信仰的干涉,排除A项;商朝时期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并没有开始分离,排除B项;商朝时期社会生产力低下,社会迷信思想并未淡化,且材料内容也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3.将百家争鸣称之为“哲学的突破”时期的帕森斯注意到,较之其他几大文明,中国的“突破”显得最为温和。其实,就诸子时代而言,固然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全新时代,却也绝非简单的“突破”或“断裂”。材料强调百家争鸣

A.实现“哲学的突破” B.呈现气血相承精神

C.奠定传统文化基调 D.完成思想理论整合

〖答案〗B

〖解析〗

据题意可知,百家争鸣为代表的中国文明是最温和的突破,诸子的思想不是绝非简单的突破或断裂等,强调了百家争鸣是在前代文化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即中国文化发展呈现出气血传承精神,B项正确;实现哲学的突破只是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百家争鸣对后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百家争鸣完成了不同思想的理论整合,D项错误。故选B项。

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三国魏晋时期经济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载

出处

(晋)羊祜伐吴时,收割吴国百姓的谷子作为军粮,然后计其谷价,送绢偿还。

《晋书·羊祜传》

(魏)收田租亩(粟)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

《三国志·武帝纪》

(魏官)任嘏与人共买奴婢,各出八匹,后奴婢家来赎,时价值六十匹。

《三国志·王昶传》注引《任嘏别传》

(益州)丰,璋以米二十万斛……缯絮锦帛,以资(助)刘备。

《三国志·刘璋传》

A.北粟南稻的格局开始形成 B.三国时期丝织品贸易繁荣

C.绢帛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 D.政府强化赋税和人口管控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魏晋时期。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四则史料可以看出不论是税收还是交易或是军备都涉及使用绢帛为支付手段,由此可认定绢帛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C项正确;北粟南稻的格局开始形成,开始形成表述不准确,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形成,排除A项;材料不能完全体现丝织品贸易繁荣,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强化赋税和人口管控,排除D项。故选C项。

5.下图的主题突出反映了()

A.墓葬壁画蕴含时代特色

B.贵族墓葬形制发生变化

C.汉族文化汲取胡人元素

D.民族政策影响艺术发展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的中国。据材料可知,唐朝实行开放、开明、包容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胡人备马图》体现了唐朝时期的民族特点,说明墓葬壁画蕴含时代特色,A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未涉及墓葬形制,无法判断墓葬形制发生变化,排除B项;汉族文化汲取胡人元素属于表象,不属于本质,排除C项;唐朝民族政策,对墓葬壁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材料只提到一幅壁画,不足以说明民族政策影响艺术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6.在编纂《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司马光详考史书记载歧异,说明去取理由,形成《资治通鉴考异》一书。此外,沈括《梦溪笔谈》、叶适《习学纪言》、洪迈《容斋随笔》等两宋时期的学术笔记对考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