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第6版)课件 1.民用建筑设计概论.ppt

房屋建筑学(第6版)课件 1.民用建筑设计概论.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民用建筑设计概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本章学习内容1.建筑的基本概念、历史及发展2.建筑的构成要素、分类及建筑模数3.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4.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一、建筑的基本概念、历史及发展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1.建筑物——是人为创造的生活及工作环境。一、建筑的基本概念、历史及发展2.构筑物——是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建筑,如桥梁、城墙、堤坝等。一、建筑的基本概念、历史及发展3.历史——原始社会的建筑一、建筑的基本概念、历史及发展3.历史——奴隶社会的建筑1一、建筑的基本概念、历史及发展3.历史——奴隶社会的建筑2一、建筑的基本概念、历史及发展3.历史——封建社会的建筑1一、建筑的基本概念、历史及发展3.历史——封建社会的建筑2一、建筑的基本概念、历史及发展3.历史——文艺复兴时期1一、建筑的基本概念、历史及发展3.历史——文艺复兴时期2一、建筑的基本概念、历史及发展3.历史——近现代建筑1一、建筑的基本概念、历史及发展3.历史——近现代建筑2一、建筑的基本概念、历史及发展3.历史——近现代建筑3一、建筑的基本概念、历史及发展3.发展一、建筑的基本概念、历史及发展3.发展一、建筑的基本概念、历史及发展3.发展一、建筑的基本概念、历史及发展3.发展二、建筑的构成要素、分类及模数1.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建筑功能(住宅、教室;采光、通风、隔声)建筑技术(结构、施工、设备、材料)建筑形象(艺术)(体型、立面、色彩、材质…)三个要素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建筑的构成要素、分类及模数2.民用建筑的分类建筑的分类生产性(工业、农业)、非生产性(民用)民用建筑的分类(1)使用功能居住(住、宿)、公共(办公、文教…)(2)规模大小:大量性、大型性二、建筑的构成要素、分类及模数(3)高度和层数分类住宅(27m,1-3层、4-9层,10层及以上)公共建筑(24m,1-3层、4-6层,7层及以上)(4)耐火等级(四级)耐火极限(承载能力、完整性、隔火作用)燃烧性能(5)耐久年限(四级)100年以上、50~100年、25~50年、15年二、建筑的构成要素、分类及模数3.建筑模数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作为建筑物、构配件、建筑制品等尺寸相互协调的基础。(1)基本模数:100mm,以M表示,即1M=100mm(2)导出模数扩大模数: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分模数:基数为1/10M、1/5M、1/2M二、建筑的构成要素、分类及模数(3)模数数列——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宜采用2nM、3nM(n为自然数)。建筑物的高度、层高等宜采用nM.构造节点和分部件的接口尺寸等宜采用分模数数列。三、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1.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1)建筑设计(功能、空间;技术;艺术)一般包括总体设计和个体设计(2)结构设计(结构方案、计算、设计)(3)设备设计(水、电、暖通)三、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2.建筑设计的程序(复杂、细致)(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A.落实设计任务(批文)B.熟悉设计任务书(设计内容)C.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设计原始数据(沟通、调研)三、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2)设计阶段的划分A.方案设计(提出设计构思)B.初步设计(提出设计方案)技术设计(批准后深化、具体化方案)结构、构造、工艺(建声、电声)C.施工图设计(批准后表达方案、最后成果)四、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1.建筑设计的要求(1)满足建筑功能要求(首要任务)(2)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3)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4)考虑建筑美观要求(5)符合总体规划要求四、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2.建筑设计的依据(1)使用功能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踏步、层高)家具、设备尺寸和使用它们所需的必要空间(2)自然条件气象条件(气候分区)地形、地质及地震烈度(抗震设计)水文(防水、防潮、防腐)**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