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设计.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除法的初步相识”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除法的初步相识”是北师大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

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教学内容。

前面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

习,学生已经进展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必需的

经验。前面大量的平均分活动,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

法的状况下,从生活经验启程,在操作水平和表象水

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必需的平

均分的经验。从这节课起先相识除法。这个相识过程

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

数学化过程。而又能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除法的本质

就是平均分。同时教材接受了乘除混编。在阅历情境

识别的过程中,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区分,进一步理解

除法的意义。除法是计算教学中特殊重要的一个内容,

这一课对于学生的后继学习起着特殊重要的承上启

下的作用。

学生通过前面三节课的不同程度的分一分的过程,已

经有了直观操作的经验,对于平均分有了比拟明确的

相识。而且学生也已经熟悉了2——5的乘法口诀。在

生活或平常的学习中对于除法算式也有必需的接触。

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算式的具体意义还是不理解的,学

生对于除法的相识处在比拟朦胧,而又爱好比拟大的

阶段。在之前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就有一些学生问

到:什么时候学习除法?学生的学习踊跃性为本课内

容的学习打下了不错的根底。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

学生事实上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

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驾驭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相识除法算式各

局部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说明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

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说明平均分的具体过

程。

三、教学策略

1、设计思路。

从分一分的具体操作过程抽象出除法算式,其实也是

一个数学建模的问题。结合教学内容接受“问题情境

——建立模型——说明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来进展。在

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自

己去探究、探究,阅历数学建模的全过程。结合学生

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创设生动好玩的情境,让学

生自主的投入进去,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

再通过直观的操作、语言的描述、除法算式的理解三

者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实现除法意义的深刻全面的理

解。力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形象易行的操

作、开放自主的气氛,引导学生踊跃的参与。真正呈

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2、教法、学法。

这节课我结合学生已有的学问和生活体验。接受学生

自主探究和相互沟通相结合的方法,在自主探究中体

验学问,在相互沟通中更进一步的理解,相互补充,

相互提升。老师以同等的姿态参与沟通,在学生之间

出现问题或困难的时候,提出见解。把课堂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一种同等,宽松的气氛里充分呈现他们的想

法,他们的思维。而学生以一个探究者学习者的身份

阅历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探究

成功的喜悦。在倾听和沟通中完善自己的想法,正确

驾驭所学的学问。

4、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有关这个内容所设计的习题,使练习更有针

对性。老师准备好展示结果的图,在对于结果进展沟

通时有更强的直观性,有利于中下游的孩子驾驭学问。

学生自主准备好学具,12根小棒。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主题图:这回啊,猴妈妈买回来12根香蕉,要

把它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每只猴子能得到几根香

蕉?

〔意图:这个情境,和前几节课相像。一来学生比拟

熟悉,而且连续的问题情境学生比拟宠爱。二来学生

对于解决这样的问题已经有了必需的实力,简洁引起

学生的爱好。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干脆提出平均分,使

问题更具有指向性。〕

二、探究新知。

1、用小棒代表12根香蕉分一分〔学生操作〕,操作

的时候轻轻的说一说操作的过程和产生的结果。操作

完成后再和你的同桌轻轻的说一说你操作的过程和

结果。集体沟通,用图展示分的结果,老师总结学生

的答复并板书: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

根。再请其他学生再来说一说这句话。

2、这句话,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学生可能

会提到2×6=126×2=1212÷2=6

12÷6=2对于所列出的算式先不要评价,请学生说一说

算式中每一个数表示的意思。只要合理都确定。〕假

如这里是让你答复每只猴子能得到几根香蕉?你觉

得刚刚小挚友们说到的算式中哪一个算式更精确。

文档评论(0)

187****85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