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行业深度系列报告之七-合成生物学:掘金合成生物,拥抱产业机遇.pptx

专精特新行业深度系列报告之七-合成生物学:掘金合成生物,拥抱产业机遇.pptx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要内容合成生物学:产业级别的投资机会中国市场:三重关键有利因素,共推产业从1至N迸发上游:专业性强,把握技术创新周期和国产替代机遇下游:产业化初期,医药、消费、能源领域进度领先. 相关标的及风险提示3

证券研究报告41.1合成生物学:重塑生物技术发展路径理论层面:合成生物学创新生命科学研究范式,从“格物致知”到“造物致知”合成生物使用工程学方法认识和设计生命系统:(1)“自下而上”,设计、构造新的生物元件、组件至系统;(2)“自上而下”,对现有的、天然的生物系统进行优化和改造。应用层面:合成生物学“造物致用”,为生物经济发展提供底层支撑一方面,合成生物升级原有的生物技术至系统化、标准化高度,推动生物技术的平台化发展。另一方面,在学科交叉和技术整合的基础上孕育技术创新的飞跃。VS其他生产方式,合成生物是补充或颠覆性技术,在助力化工原料生产、改进传统发酵工艺、开发新型分子材料方面作用积极图:合成生物学理论及产业意义 图:合成生物技术优势资料来源:波士顿咨询《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白皮书》,申万宏源研究资料来源:曾艳等《合成生物学工业应用的现状和展望》,申万宏源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51.2产品制造过程:正向循环、系统性强资料来源:波士顿咨询《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白皮书2024》,申万宏源研究合成生物产品制造流程:正向循环、紧密相连、系统性工程①基于工程化平台(DBTL循环)确定合成生物解决方案。分细胞工厂、多酶级联体系、无细胞/类生命平台三种路线,后两者均为体外合成;②规模化生产,分生物发酵、酶催化两大工艺;③商业化落地。商业化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选准产品赛道,即在产品立项阶段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全局规划。从工作全流程看,合成生物产品制造统筹考虑技术、设备、工艺、市场等维度,系统性强。图:合成生物产品制造过程

证券研究报告6产业链位置上游中游下游中游+下游企业类型支持型技术服务型产品型服务+产品型服务内容为研发设计提供基础设施提供高效且可复用的技术平台生产产品技术服务+生产产品竞争要点技术创新卡位+先发优势多管线布局综合能力国外代表企业Bokebioscience、CRISPRTherapeuticsGinkgoBioworks、ZymergenBoltThreads、ImpossibleFoodsAmyris国内代表企业华大智造、芯宿科技奕柯莱生物、森瑞斯、凯莱英凯赛生物、华恒生物、锦波生物、昌进生物蓝晶微生物、态创生物、辉文生物产业链分工明确、逐步细化:支持型:工具层面的技术型公司,为研发设计提供基础设施,包括专业软件、仪器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服务。技术服务型:整合相应技术、数据和资源提供高效且可复用的技术平台,侧重模拟设计、菌株构建、高通量测试、智能反馈,类比CRO模式,先发优势可以向竞争壁垒转换。产品型: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取代现有工艺或开拓新产品。现阶段,因菌株筛选、原料供给、产能和纯化能力等存在卡点,多数企业聚焦单品做重点开发。在技术创新持续和技术服务模式兴起的基础上,多管线布局企业增多。服务+产品型:一类是技术服务型企业孵化自有管线;另一类是产品型企业搭建使能平台。打通全产业链意味着打造合成生物“大平台”,构筑综合能力壁垒,有利于中长期可持续成长。表:合成生物产业主要参与主体资料来源:波士顿咨询《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白皮书2024》,申万宏源研究。注:未穷尽列举。1.3产业纵向分工:逐步细化、渐成体系

证券研究报告 7企业名称 微生物资源库GinkgoBioworks自有生物代码库,整合来自自然界的生物资产和来自铸造厂实验的工程资产和数据,是一个超过4.4亿个额外序列的专有数据集中科欣扬自有菌株实体库和资源软体库,存储来自冰川、热泉、深海等极端环境中分离的海量菌种,具有嗜冷、耐热、耐酸碱、耐盐等特性,为合成生物学开发提供大量稀有、独特元器件使能技术是DBTL循环的基石,技术革新驱动非线性降本基因“读-改-写”技术持续迭代,菌株筛选技术发展相对缓慢“读”:基因测序技术超50年发展历史,从第一代基于双脱氧链终止法为原理的测序技术发展至可实现单分子测序与实时测序的第三代测序技术,推动测序成本超“摩尔定律”下降,测试长度、速度指数级提升;“改”:CRISPRCas系统是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技术,大幅提升编辑效率,除特定场景外,已取代ZFNs和TALENs方法。目前CRISPR工具箱仍在扩大,增强CRISPR技术的多功能性和精确性;“写”:基因合成技术超60年发展历史,目前,基因合成的平均成本已经下降到最初成本的1%甚至更低。酶促DNA合成技术处于起步阶段,有望进一步提高单步合成效率。菌种筛选技术:主要通过人工驯化、诱变筛选、定向进化等方式提高生物系统鲁棒性,非工程化导向。也

文档评论(0)

535600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010423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