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023-2024学年北京人大附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pdfVIP

高中语文 2023-2024学年北京人大附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3-2024学年北京人大附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18分)

1.(2分)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创伤(chuāng)埋怨(mán)攒射(cuán)荷花淀(diàn)

B.踯躅(zhú)哽咽(yè)浸渍(qìn)隰(xí)则有泮

C.菲薄(fěi)竦身(sǒng)伶俜(pīng)虚实相间(jiān)

D.刊载(zǎi)愆(yǎn)期葳蕤(ruí)挈妇将雏(qiè)

2.(2分)下列各项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立仆玳瑁暗然泣下殒身不恤

B.褴褛惺忪激愤决绝桀骜不训

C.喑哑悲摧迷离惝恍诵读涵泳

D.蹒跚霎时字字珠矶日臻成熟

3.(2分)下列关于历代诗歌发展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六义”中的“赋、比、兴”属于诗的内容,而“风、雅、颂”属于诗的写作手法。

B.乐府诗,盛行于汉代,由当时乐府机关所采集,到南北朝时已不再流行,至唐朝则无人创作。

C.近体诗,又称为今体诗,其成熟期在唐代,在句数、字数、平仄、押韵等方面都有严格规范。

D.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起源于唐代近体诗,至宋代才出现成熟的作品,故称为“诗余”。

4.(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B.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北宋词人,其词风格空灵含蓄、清俊峭拔。《扬州慢》(淮左名都)是他的代表作.

C.《迷娘》选自英国著名思想家、作家歌德的作品他的代表作品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致大海》等。

D.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生动地塑造了狂人、祥林嫂、阿Q等一批不朽的艺术形象,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忧患意识和对社

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5.(2分)下列诗句中加点词都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①盘飧市远无兼味

②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③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④皇览揆余初度兮

⑤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⑥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⑤⑥

6.(2分)下列词语在两句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举:①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②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B.言: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C.相:①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②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D.谢:①阿母谢媒人,贫贱有此女②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7.(2分)以下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采用比兴手法,表现婚后主人公情感与生活的变化。

B.“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采用比喻手法,表现诗人早晚勤勉修德。

C.“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采用夸张手法,极力表现了蜀道之难行。

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以“自”字,表现盎然春意与赏春之情。

8.(2分)下列选项中成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长歌当哭: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B.广有羽翼:形容到处都有帮凶。羽翼:本指鸟的翅膀,这里指帮凶。

C.明珠暗投:比喻珍贵的物品落到不识货的人手里,亦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

D.黍离之悲:指物是人非,漂泊他乡的悲思,是古代羁旅诗歌的常见主题。

二、默写(20分)

9.(20分)请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屈原在《离骚》中,以“,哀民生之多艰”,将诗歌情感由壮转悲;接着用“,謇朝许而

文档评论(0)

阶梯考试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育 考试 学习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