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寻语言之趣中生长言语智慧——《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pdfVIP

在探寻语言之趣中生长言语智慧——《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探寻语言之趣中生长言语智慧——

《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背景描述

1.教材解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全书共一千多

则小故事,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

谈玄言和机智应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

《杨氏之子》编在“言语”门。由此可见,作者讲述这个故事是要表现人物之间

的言语机智。

儿童天生好胜,学生感悟到文中对话的言外之意,感受到令人拍案叫绝的应

对,定然是对古人智慧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本文文字浅显,借助注释完全可以读

懂,就给了学生一个印象:读懂文言文并不难,反而是那么有趣。《杨氏之子》

一文教学的重点就是去感受、领略风趣幽默的语言艺术,这也正是本单元课文教

学的重点。

2.学情分析

小学是文言文学习的启蒙阶段。选编浅显易懂的小古文进入小学教材其目的

和任务是让小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打破

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这一届的五年级学生经历了新旧教材的更替,对文言

文的接触较少,通过《杨氏之子》这篇浅显易懂文章,消除学习古文的传统畏难

情绪,使学生乐学、爱学文言文。

二、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建议,主要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

点和表达形式,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并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为此,围

绕本单元“感受、领略风趣幽默的语言艺术”的主题,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学生

学情的把握,学生只有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才可体会杨氏子的巧言善辩,

以及富有艺术性的言语表达,这跟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教学中

力求以情境为线,古文为珠,突出“趣”字,以“朗读”为轴,通过教师示范朗

读,学生配乐读,角色扮演等方法去融入古文,引领学生感受文言文独特的语言

魅力,积累优美语言材料,用优秀的中华文言文化甘露浸润学生幼小的心灵。

三、教学目标

1.读准课文,做到字音准,节奏准,感受古文韵味。

2.能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3.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体会杨氏子回答的巧妙。

四、教学过程

板块一诗词引入感受文言文化美

1.谈话引入: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同学们一定会

背诵很多古诗词,老师说题目你来背诵内容,考一考你究竟记住了多少优秀的古

诗词。

师说题目,随机请学生背诵。

教师小结:现代人写文章,用的是现代汉语,叫白话文;古人写的文章,用的

是古代汉语,叫文言文。古诗词就属于文言文。

揭题。

【设计意图:一堂“文化”课自然以一种文化的方式来引承。这样使学生未

识课文,首先就置身于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之下,从而自然引出文言文《杨氏之

子》。】

2.读题,根据字典意思说说意思。

出示有关“氏、之”的字典注解。

请学生结合课题,确定正确解释,从而明确“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一户

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3.这是古人的说话方式,请你也试着用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对古文中的

“……氏”迁移运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姓,用古人的方式来介绍自己。(张氏之子,董氏之女……)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姓切入,抓一个古文中典型的语言点,使其对“……氏”

能够迁移运用,并做到情趣与理趣的有效融合。】

板块二初读感知感受文言节奏美

1.放声自由读课文,争取把文章读通顺。

2.指名读,组织交流,呈现难点。

(读得不一样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交流不同之处,老师随机在课件上划出。)

3.聚焦难读的句子,建议关注解释,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读懂句子。

【设计意图:学生读得不一样的地方正是他们感到困惑之处,教师将其定格。

让学生在下面的朗读中能不遗余力地直指读懂、读通课文的目标,让学生的读书

有更强的指向性。】

4.师范读,生倾听并划分节奏。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齐读。

5.出示隶书繁体写在竹简上的没有标点的原文。(配乐:古筝)

同桌互读,互评。

出示课件:句读(jùdòu),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作句或读。

【设计意图:推进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本的内容,运用写在竹简上的没有

标点的隶书,配上古色古香的音乐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