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间充质干细胞在重症哮喘治疗中的机制.pdf

最新:间充质干细胞在重症哮喘治疗中的机制.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间充质干细胞在重症哮喘治疗中的机制

摘要

重症哮喘是哮喘防治的难点和重点。全球范围内,重症哮喘给社会和

家庭带来的负担愈发沉重。目前糖皮质激素仍然是治疗重症哮喘的主

要手段,但长期口服或全身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可引发各种严重的不

良事件。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措施,对于重症哮喘治疗而言具有重要意

义。近几年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免疫调节能力而成为治疗各种疾病的一

种新方式。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在治疗呼吸道疾病中也具有很好的应

用前景。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机制以及其在重症哮喘的应用前

景展开重点讨论,为间充质干细胞下一步在重症哮喘中的临床应用提

供理论依据。

重症哮喘是哮喘防治的难点和重点。2017年《重症哮喘诊断与处理中

国专家共识》中将重症哮喘定义为:在过去的一年中,需要使用全球

哮喘防治创议(GINA)建议的第4级或第5级哮喘药物治疗,才能

够维持控制或即使在上述治疗下仍表现为“未控制哮喘”[1]。我

国重症哮喘占哮喘患者7.1%,其中需采用GINA5级方案治疗的重症

难治性哮喘约占所有重症哮喘1/5[2]。重症哮喘每年直接的治疗费

用是常规哮喘患者10倍,消耗了50%以上的医疗资源[3]。目前

重症哮喘的主要治疗手段还是以糖皮质激素为主。而长期口服或全身

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可引发各种严重的不良事件。因此,寻找新的治

疗措施,对这类患者的长期治疗和管理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近几

年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在治疗呼吸

道疾病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MSC治疗机制及其在重症哮

喘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为今后MSC在重症哮喘临床中的应用提

供依据。

一、MSC概述

(一)MSC的标准和来源

半个世纪以来,MSC已成为实验细胞治疗中研究最深入的细胞类型。

国际细胞治疗学会规定,MSC的标准为:具有塑料黏附性;表面标

记为CD14-、CD19-、CD34-、CD45-、HLA-、DR-、CD73+、CD90+、

CD105+;具有三系分化能力,可分化成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脂肪

细胞[4]。MSC最初分离自骨髓[5],后来在脐带、脐血、脂肪,

羊水、甚至牙龈等组织中相继被发现[6]。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stemcell,BMSC)是临床试验中最常用的细胞,因为它

们容易标准化[7]。除了从组织中分离原代的MSC之外,利用细胞

工程的策略,从诱导多能干细胞(human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

iPSC)中获取MSC成为MSC来源的重要策略。研究表明,iPSC获取

的MSC比MSC具有更好的细胞增殖能力、更长的寿命(超过50次

传代)和更少的细胞衰老[8]。在临床应用中,iPSC中获取的MSC

可能是一种更容易获得和接受的MSC的来源。

(二)MSC治疗的机制

MSC的治疗机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分化成不同的细胞

系来替代受损组织;二是通过免疫调节功能来调节免疫反应。免疫调

节功能则主要通过细胞间接触和相互作用,分泌可溶性因子和外泌体

来实现。

1.MSC的分化潜能:外源输入的MSC可以迁移到肺组织,在损伤部

位聚集,分化成特定的细胞[9]。MSC在体内可以分化成为Ⅰ和Ⅱ

型肺泡上皮细胞并参与组织再生修复[10]。然而当静脉输注MSC

时,由于低效的归巢,只有少数能最终到达目标组织[11]。这些少

数细胞且只有少部分细胞发生定植与分化[12]。越来越多的研究表

明,MSC对受损和患病组织的保护作用主要归功于其免疫调节功能,

而不是MSC的移植和分化。

2.MSC的免疫调节功能:MSC可通过细胞接触调节免疫反应。参与细

胞间相互作用的两个主要分子是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

factor,TNF)配体超家族成员6(FASL)[13]。MSC通过与细胞

表面分子和受体相互作用,直接调节各种免疫细胞的下游通路,影响

细胞增殖、效应物的产生和细胞存活。来自MSC的线粒体转移是细

胞接触调节形式的一种,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线粒体转移可通过纳

米管、缝隙连接、微泡、细胞融合和分离线粒体发生转移发生[14,15,

16]。目前认为MSC可以将线粒体转

文档评论(0)

Saucebo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