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新余县地名志(1986版)——马洪公社概况
马洪公社位于县城北面22公里处。东南与北岗、罗坊公社交界,西北和下村公社接壤,南与水西公毗连。总面积92平方公里。辖
15个大队,171个生产队,106年自然村,4400户,2303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60人,均汉族。
公社以驻地马洪圩而得名。解放前夕,火田、堆甲、桥上、张家、桂花、库陂等6个保属罗坊区水东乡;内塘、山南、王家、
上港、东港、白沙桥、南岭、马洪、鲇口等九个保属江东区三和乡。解放后白沙桥等6个保属江东区白沙桥乡;堆甲、火田属罗坊
区火田乡;张家、桥上、桂花、库陂属燕山乡;山南、王家、东港属新和乡。1956年白沙桥乡改为马洪乡。1958年成立马洪公社,
(含今北岗公社)1962年与北岗公社分开,仍为马洪公社。
境内属红壤丘陵地带,岗峦连绵,丘陵起伏,西北高,东南低,西部的王花岭海拔341米。西北的员岭坳海拔205.9米。几条小
溪向东南流向,汇入袁河。解放前水缺田瘦,粮食亩产不到200斤。解放后大兴水利工程176座,其中小(一)型水库3个,小(二)
型水库13个,塘坝144个,自然条件大有改善,旱涝保丰收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生产发展很快。现有耕地面积34828亩,其中水田
27304亩,旱地7524亩,山林面积14896亩,水产面积453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年产粮食斤。经济作物逐年扩大,1980
年种植棉花4832亩,亩产皮棉50斤,总产2431担。油料作物4104亩。年末生猪存栏9899头,花生、西瓜产量有所增加,马洪豆
和鲇口大队的油茶闻名全县。鲇口村45户人家。茶林3000亩,年产茶油超万千斤。
煤矿储量丰富,境内有县办南岭煤矿,年产有烟煤2万吨。社办企业有腐肥厂、农机厂、砖瓦厂、服务厂等四个单位,职工有
120人,年产值18万元。
境内简易公路东接北岗,西通下村,与上新公路相接,向南至水西,与清萍公路相连,向北通往山南,改变了过去交通闭塞的状况。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很快,有社办中学2所,小学28所,教职员工216人,中学学生4193人。公社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24人,
其中护士3人,病床25张,医疗条件不断改善。
〔马洪圩〕紧靠洪陂西南0.2公里平地上,新余至马洪公路的终点,小江环绕于北。47户,213人。每逢阴历三、六、九赶闹
(据说有54村捐资兴闹)。〔喻北华氏族谱〕该村华氏于清康熙于六年(公元1667年)从福建汀州徙喻北书坑村。清道光元年(公
元1821年)由书坑徙居于此。因处山区有小溪,每当山洪暴发时,洪流激湍如奔马,兴圩时故以名之。
〔马洪大队〕驻地马洪圩,位于公社驻地西0.3公里公路交叉处,四周丘陵,构成小块平地,小江流经中部,辖21个生产队,
7个自然村。296户,1438人。耕地1874亩。解放前属江东区三和乡。解放后属白沙桥乡。1956年由白沙桥、书坑、丰塘3个初级
社组成春光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转为马洪大队。1962年分为南岭、白沙桥、马洪三个大队。1968年又并为马洪大队。1971
年又复为三个大队。
后贤位于马洪闹北面1公里山坡下。34户,178人。〔张氏族谱〕明弘治元年,由熊坑迁居于此。传说建村时请风水先生择
地,说后有贤人出,故名。
石门位于马洪闹西面0.7公里山坡下,村前两侧巨石突起,相互对峙宛若石门,故名。18户,91人。〔谢氏族谱〕明末从福
建龙嵩祠迁此。
洪陂紧靠大队驻地东面0.2公里平地上,东西小溪夹流,公路交叉处,公社驻地。94户,489人。村北300米处有社办农机
厂、公社第二中学。〔洪陂何氏族谱〕载:汉之比干,居卢江开阳,迁吉州之桐江,因兵迁喻北蒙山之铜坑,由铜坑而苦竹塘、而
山田、而吉坑、而小塘、而东坑,其后而居车下(今年姚圩东源何家),由车下徙通城,旋居新余之云山。至明嘉靖九年,由云山迁
洪溪。谱记:何治道游览至此,见一面环山,三面带水,雨季洪水暴发,名洪溪。后筑陂防水,更名洪陂。
卢家位于马洪寺南偏东0.2公里小丘上,村西紧造公路。17户,75人。〔荆陂头卢氏族谱〕明景泰年间,懋榕由玉峡虹溪迁
来。
周家位于马洪圩东南0.5公里山脚下,西傍公路。30户,135人。周姓于清同治年间,由北岗堪源周家迁来。
丰塘位于马洪圩南偏东1公里山坡上,村西有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