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作为经验的欧美人类种系基因编辑立法的省思.pdf

对作为经验的欧美人类种系基因编辑立法的省思.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学与社会》SS()57

科技治理与科技政策

对作为经验的欧美人类种系

基因编辑立法的省思

唐伟华

(青岛大学法学院)

摘要:面对人类种系基因编辑带来的伦理争议,如何借鉴西方立法经

验受到重视。欧美国家的制度经验主要立足于其自身的文化传统和伦理

情境。是否需要将人类种系基因修饰视为禁忌,有待于商榷。更重要的

是,西方的伦理及法制经验的“普遍主义”和“地方性”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欧美,人类种系修饰,基因编辑,伦理情境,立法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DOI:10.19524/ki.10-1009/g3.2019.04.057

基因编辑(geneediting)是基因修饰(geneticmodification)技术的一种

辑,其作为预防医学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也面临种种争议。

2018年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进一步加剧了争议。在此基础上,借鉴外国

尤其是西方的制度经验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国内学界对于西方国

家关于人类种系基因修饰的伦理及立法取向的讨论尚不充分,在“拿来”

之前,有必要进一步厘清。

作者简介:

唐伟华,青岛大学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科学伦理与法律史学。

58《科学与社会》(SS)

一、法律的背景:作为禁忌的伦理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发的国际争议,不过是中国科学家在人类种系

编辑问题上引发的同类争议中的一起。与该事件招致一边倒的批评相

比,2015年中山大学黄军就团队发表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研究成果所引发

的讨论,或更有助于呈现上述差异。由于该研究成果并不涉及种系编辑

技术的临床应用,故其争议不涉及临床试验和应用的安全性问题。但正

因如此,该事例在国际社会引发的伦理争议,才更有助于全面认识中西

方在基因编辑上的伦理异同,从而有助于全面评估与基因编辑有关的制

度借鉴。当年4月,黄军就团队在《蛋白质与细胞》杂志上发表了

胎基因编辑的文章。为避免引起争议,其在论文中特别声明所使用的

[1]

是“三核受精卵”(3PNzygotes),这类受精卵通常无法正常发育并将最终

丧失活性(non-viable)。但即便如此,黄军就的研究仍然在西方学界、

及公共舆论界引起激烈争议。据称其先是遭到Nature和Science等名刊的

拒稿,才改投《蛋白质和细胞》杂志的,且遭拒原因恰与“伦理”[2]

在其成果发表的几乎同时,美国国立卫生院(

Health,NIH)即公开声明不得将联邦资助经费用于人类胚胎基因编辑;

[3]

而美国国会也随即于6月16日就基因修饰伦理,包括该事件引发的争

议,专门组织了“人类基因修饰的科学与伦理”听证,包括Jennifer

Doudna等该领域著名科学家到会作证。有西方媒体指出:黄军就的

[4]

论文是国际上第一篇公开发表的针对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成果,

“CRISPR已被用于编辑动物胚胎和成体干细胞,但到目前为止,由于伦

理问题,没有人使用该技术编辑人类胚胎的基因组—或者即便有的

话,他们没有公开承认—中国团队的这项工作跨过了这一伦理界线

(ethicalline),会引起一些人的谴责,并引发新一轮的道德辩论。”

[5]

在胚胎禁忌之外,相关立法的伦理背景中也涉及对基因本身的认

知。有一种观点认为,基因(特别是核

文档评论(0)

Saucebo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