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教学有感.docxVIP

《桥之美》教学有感.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桥之美》教学有感

在长期学习记叙文的旅程之后,学生刚一接触到说明文,总是对这种不同类型的文章措手不及。在学习了前一篇规范性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之后,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了说明文的一些基本常识,对简单的说明文写法有了肯定的把握。但是,问题总是接踵而来,这一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桥之美》又让学生陷入了思考之中,“说明文的语言是平实的,科学性的,可为什么这篇文章的语言如此具有抒情性呢?”“这篇文章是不是说明文呢?”———————学生们一脸的怀疑与稚气。此时,作为老师的我就要承当起传道授业解惑之责任了,希望通过我的教学使那张张怀疑的脸绽放开笑容。我开始了我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过程。

在导入设计中,是由《中国石拱桥》引出本文,运用以旧引新法,让学生回顾刚学过的篇章,实现更好地掌握这一单元的主题。从说明文的结构、说明的对象、说明的次序等角度入手,为学习新篇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环节学生都能够回答的很流利,但也有个别学生对这三个问题不甚了解。阅读说明文最紧要的,是要弄清说明对象,理解说明对象的重要特征,理清全文的说明次序。我依照这一思路让学生来整体感知全文,设计了三个问题:“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这篇文章说明对象的紧要特征是什么?”“依照什么次序来说明对象的特征的?”这个环节学生在导入的引导下能够快速地理出三个问题。

学生对全文作了整体上的感知之后,进入了理解与探究阶段。“在眼中的桥美在何处呢?”带着这个问题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原因这篇文章的语言比较美妙,而且也希望学生能从朗读中体会出这篇文章的艺术特点。其实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想让学生能够捉住文章的中心句子即全文的“文眼”:“不过我之爱桥,并非侧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假如能够找出这句文眼,那么理解全文的内在深意就迎刃而解了。在探讨了这句文眼后,我又抛出了另一个问题:“为了说明桥之美重要举了哪些例子?”。学生很容易地就举出了课文中所提到的例子,但是也产生了分歧:“举出南京长江大桥与钱塘江大桥是否为了说明桥之美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争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的言谈之中了解到学习这篇文章有肯定的难度性。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我先与学生共同对文本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对所举的几个例子加以认真地分析,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接着便是进行课堂延长,让学生结合文章的几幅画面进行赏析与扩写,或者是写出本身心目中的桥在不同的美妙环境中所起不同作用的形式美。这一问题的设计实际目的是让学生能体会作家吴冠中眼中的桥之美。这阶段是训练学生的笔头本领,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本领。值得欣慰的是,所抽查到的学生所读的文章都特别的美妙,而且具备了艺术家的“欣赏水平”,他们能够效仿的笔调用画家的眼光来欣赏他们眼中的画面,将块、线、面融合为一体,描绘出精彩的画面。

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这一单元的目标与要求,我通过比较阅读来实现目的。于是将具有规范性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与《桥之美》这篇说明性的小品文进行对比,让学生从中总结出这两则的不同之处与相同点。总结之时,学生的满脸困惑已被笑靥所消融。

在教学中要擅长捕获学生闪现出来的火花,美妙地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本领。

文档评论(0)

159****78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