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浅谈公司员工老龄化应对措施
摘要:随着企业员工老龄化趋势加剧,到龄退休的政策连续调整,基层员工老龄化问题日渐凸显,对公司的跨越发展和生产经营产生很大影响。当前影响着50-60年代老国有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基层老员工已经不能应对劳动密集的高强度工作,且部分老员工掌握的技术知识面临失传的危险,青年人员还未能及时传承这些技术,技术传承面临青黄不接的形势。笔者结合自己所在的公司,通过有效措施,挖掘老员工潜力与价值,助推公司各项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员工;老龄化;措施
???????前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老国有企业基层员工老龄化在这种大背景下也很典型。就公司来说已经面临老员工虽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却不能承受全岗位劳动强度,新老技术人才青黄不接,技术传承断代的问题。同时,公司每年招聘的新员工数量有限,希望通过吸纳新员工来充实基层队伍已不现实,因此基层员工老龄化的问题在短期内不仅不能解决,而且会越来越严重。因此,研究开发老员工的潜力与优势已迫在眉睫。
???????1.某公司现阶段人员结构分析
???????公司共有员工355人,男员工278人、女员工77人;管理类18人、技术类17人、专业类8人、市场类4人、操作类308人。
???????学历结构:硕士11人、本科61人、专科59人、中专20人、中专以下204人。
???????年龄结构:25岁11人、26-30岁17人、31-35岁29人、36-40岁22人、41-45岁87人、46-50岁123人、51-55岁63人、56-60岁3人。平均年龄44.2岁。
???????职称:专业技术高级4人、中级26人、助级12人、无职称5人;一般职称:高级技师5人、技师48人、助理12人、高级工197人、其它46人。
???????十三五期间退休情况:2018年22人、2019年22人、2020年29人、2021年30人、2022年25人,五年之内共计退休128人。
???????依据国际社会对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如果一个基层单位40岁以下员工超过60%,50岁以上员工超过20%,这个单位就已进入老龄化状态。从以上数据看,新材料厂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比例。本文虽未对太多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但不少国有企业基层单位员工老龄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基层班组,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如:公司下属作业区共61名员工、50岁以上22人,占全部人数的37%;40岁-50之间以上31人员占50%,30岁以下的青年员工5人占8%,平均年龄为45.13岁,视其为典型的老龄化一线班组。
???????分析班组出现以下问题:
???????1.1基层员工担负着繁重的生产工作,因此其对体能的要求高,从人的生理机能来看,大多数人在40-45岁时生理机能开始衰退,工作能力也随之受到影响。
???????1.2以前的退休政策将45岁或是50岁就划为企业的“老人”年龄,基层员工到了这一年龄阶段就本着干不了几年了,思想上和工作积极性上有偏差,心态先于生理机能老化,在某种程度上无法适应厂里的发展。
???????1.3老员工掌握企业生产过程重要技术,新员工还未传承老员工的技术,老员工就退休了,导致企业出现人才断层现象,技术人才青黄不接。
???????2.应对措施
???????2.1完善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改善作业环境条件,降低劳动强度
???????公司部分生产现场因投产近10多年,一些厂房、工艺、设备条件相对差一点,如有的需要在高温、潮湿、多尘、振动的环境中劳动,有的由于设备分散,工作对象笨重,操作频繁,生产周期过长等,可通过远距离集中控制管理生产过程,避免人体直接接触各种不利的环境。还可以选用自动传送、自动检验等手段,将员工从密集型劳动中解放出来。还可以乘着国家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东风,从电力集中管理、设备自动控制角度出发,合理配置工艺设备,解决老员工体力、体能不能支撑重负荷工作的问题,提升装备水平,减少现场工人的数量。
???????对于部分生产线的加工行,可以通过优化工艺设备,精简工艺流程,减轻劳动强度。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理念推动现场革新。用液压系统,电力,太阳能等方式淘汰热加工,改善了劳动条件实现绿色生产的同时,推动企业经营模式从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
???????转变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是老员工的学习培训,老员工身体素质水平较低,学习能力可能暂时跟不上生产的转变。企业可以为低龄老年人建设系统,对其展开新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释放创新潜能,重塑工作能力优势。
???????2.2老员工的忠诚和经验与新员工的激情和创新相结合。
???????我们往往希望每个人都保持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上海市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必背】.docx VIP
- XX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pdf VIP
-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一全套教材例题课后习题变式及答案解析.pdf VIP
- 家庭病床服务的风险管理与应急预案.docx
- 2021川藏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规程 2021 83页.pdf VIP
- 2025年上海市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达标题).docx VIP
- 期中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含答案).pdf VIP
- 酒店成本费用控制管理方法.pdf VIP
- 【演练脚本】触电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含脚本.docx
- 哈萨克斯坦东方之门经济特区简介.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