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休克是什么?;是血压下降?;休克(shock),原意为“打击”、“震荡”,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病理过程。
经典症状描述(shock综合症):
面色苍白或发绀、四肢湿冷、神志淡漠、脉搏细速、尿量减少、血压下降、脉压缩小
;1737年???????????首次使用“shock”概念
第一阶段???????经典描述(休克综合症)
第二阶段急性循环衰竭,关键是血压下降
第三阶段微循环障碍学说
第四阶段休克的细胞、体液机制
(system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6;休克:指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的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目录;第一节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挤压伤、手术创伤等→疼痛、失血→休克
疼痛→血管运动中枢兴奋后抑制→小血管扩
张、血管容量↑、有效循环血量↓→休克
?
血浆渗出→体液丢失→有效循环血量↓→烧
伤性休克
早期疼痛、低血容量
晚期感染→感染性休克
;
致病微生物尤其是Gˉ菌(70-80%)引起的休克。又称败血症休克。
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
IgE-抗原在肥大细胞表面结合→组胺、缓激肽大量释放→血管扩张,cap通透性↑→休克;剧烈疼痛、高位脊髓损伤→影响交感缩血管功能→血管紧张性↓→外周血管扩张→血管容量↑、循环血量↓→休克
?
大范围心梗(>全心40%,左室>23%)、急性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输出量↓→休克
*特点休克早期血压↓
;;1.低血容量性休克
“三低一高”:CVP↓CO↓Bp↓TPR↑
见于失血、失液。
2.心源性休克
心泵功能衰竭,CVP↑CO↓Bp↓、有效循环血量↓
见于心梗、心律失常、心脏压塞。
3.分布异常性休克(血管源性休克):
小血管扩张→血液淤滞→有效循环血量↓
见于感染性、过敏性和神经源性休克。
?
;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shock);血管源性休克
;心肌源性:
心梗,心肌病等
非心肌源性:
急性心脏压塞
心脏射血受阻;失血与失液;(三)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1.高排低阻型休克又称高动力型休克
血流动力学特点:CO↑、TPR↓、Bp↓脉压↑
机制:
①感染灶释放扩血管物质(组胺、激肽、PGI2等)
②儿茶酚胺作用于β受体→微循环A-V短路开放。
③感染性休克早期心功能尚未受到抑制,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心输出量↑;2.低排高阻型休克又称低动力型休克
血流动力学特点:CO↓TPR↑Bp降低不明显脉压↓
见于:低血容量性、心源性、创伤性休克
机制:
①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收缩血管的物质释放
②内毒素(LPS)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DIC形成
③休克晚期LPS、MDF(心肌抑制因子)、H+等→心肌收
缩力↓
;?
3.低排低阻型休克
血流动力学特点:CO↓TPR↓Bp↓
见于各种休克失代偿期.
;;
复习微循环;微循环的三种通路:
1.营养通路(迂回通路)
组成:微A→后微A→cap前括约肌→真cap网→微V
20%微循环轮流交替开放
;2.直捷通路
组成:微A→后微A→通血毛细血管→微V
功能:加速血液进入微静脉(骨骼肌)
3.A-V短路(动静脉吻合支)
组成:微A→A-V吻合支→微V
功能:平时关闭。迅速回流,无物质交换,调
节温度。;正常微循环示意图
;微循环的组成;微循环的调节
A.神经调节(器官特异性、动静脉短路调节作用)
交感神经,α受体为主。
调节微动脉和微静脉。
B.体液调节:
收缩血管体液因素-CATXA2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等。
舒张血管体液因素-如组胺、激肽、腺苷、乳酸、PG等。
调节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局部反馈调节示意图;
;第二节???休克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
一.休克代偿期(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
亦称为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