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与地震灾害第四章-海啸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沿海的海啸状况我国地处浩翰太平洋的西部,海区辽阔,海岸线曲折绵长。我国海区海水一般较浅:渤海平均水深18米黄海平均深度44米东海平均水深340米南海平均深度1200多米地震海啸的形成条件之一:水深屏障一:在辽阔的近海海域内,分布着大小数千个岛屿礁滩。这些岛屿构成了一个环绕大陆的弧形圈,形成一道海上屏障;我国海区大多是浅水大陆架地带,平缓宽阔两道海上屏障屏障二:在我国近海外侧又有日本九州、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诸岛拱卫,又构成另一道天然的防波堤。两道天然的防波堤,抵御着外海海啸波的猛烈冲击,阻滞了地震海啸波的传播。受益:1960年智利大海啸,对菲律宾乃至日本都造成了灾害,但传到我国东海的吴淞一带,浪高仅15-20厘米,没有形成灾害。渤海、黄海局地海啸:一般不会产生远洋海啸:对其沿岸也没有影响18、44东海、南海东海、南海,特别是台湾岛附近海域具备产生海啸的条件,是产生地震海啸的危险地段。这两个海区海水相对较深,海底摩擦力较小,发生在菲律宾海、琉球海沟的地震海啸可能传播过来,其沿岸是大洋地震海啸可能影响的地区。340、1200我国海区:一般没有现今仍活动的板块俯冲带和海沟构造近代垂直差异运动表现不强烈已发生的地震震源断层多为走滑型所以大多数地区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不大。但1605年7月13日,海南岛琼山7.5级地震,引起了近海的70多个村庄沉陷入海,表现出垂直升降运动。1867年12月18日,发生在台湾基隆北海中的6级地震引起了海啸,说明从台湾岛到海南岛一线的海区,存在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的地震海啸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到地震海啸的国家,史书上记载了西汉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九月发生在渤海莱州湾的地震海啸。据我国学者统计,从公元前47年到公元2004年,在我国近海共发生过28次不同级别的地震海啸,其中8-9次为破坏性海啸,特别是1781年5月22日发生于台湾的一次大海啸,持续了38小时,淹没了120千米长的海岸线,造成4-5万人死亡。1918年2月广东南澳、汕头附近发生了7.3级地震,并伴有海啸发生,此次海啸持续了14小时,波高达7米,周期13秒。新中国成立后,有记录的海啸有4次第二次在1969年7月18日,由发生在渤海中部的7.4级地震引起海啸,海啸波高约为0.2米,此次海啸对河北塘沽造成一定损失。第一次在1966年3月13日,由发生在台湾花莲东北的7.5级地震引起。第三次是1992年1月4-5日在海南岛南端,波高O.78米的海啸,三亚也出现0.5-0.8米的海啸,造成一定损失。海啸发生时海水混浊并伴有响声,水面出现死鱼,停泊在港内的渔船出现一片混乱,船只互相碰撞,有的锚链拉断,有几艘小渔船险些翻沉,岸上居民见此情景纷纷离家出走,在我国近海由于海底群震而产生海啸波,这次是首次记录到,由此表明近海地震海啸发生的潜在危险是很大的。第四次是1994年发生在台湾海峡的海啸,未造成损失。我国海啸发生的频率据统计,1904-2004年,西北太平洋上共发生683次震级大于7级的地震,其中有64次发生在我国沿海(约占总数10%),只有5次引发了海啸,仅占地震频数的7%。由此可见,我国地震海啸的发生频率是很低的。但并不排除发生7.5级以上强地震引发大海啸的可能性,特别是台湾和南中国海,在我国历史上有记录的十几次地震海啸中,约有70%以上的过程集中于此。本地地震海啸灾害的潜在危险仍然存在,应给予高度重视。远洋海啸对我国沿海影响很小,原因是,我国大陆沿岸因受岛屿链和大陆架的保护,远洋海啸进入这一海域后,能量衰减很快,不足以引起灾害。例如,历史上著名的1960年5月的智利大海啸和1983年5月26日日本海地震海啸,远洋传播进入我国大陆架后,能量急剧衰减,沿岸记录到的海啸波高最大仅40厘米,未对我国造成严重影响。有人曾引用一种相对单位对我国近海受海啸影响频度给予了客观的评价:首先,将我国沿海分为3个区域:其一为台湾东部沿岸;其二为大陆架沿岸;其三为渤海沿岸,这三部分的相对频率分别是200、50和12,比率是16:4:1,可以说,第一部分海域受远洋海啸影响的频率较高,第二部分略有影响,第三部分几乎没有影响。研究状况1海啸的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模拟实验两方面。19世纪初﹐法国数学家A.L.柯西和S.D.泊松提出求解小振幅波的初值问题﹐为海啸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引起的大海啸﹐促使人们更重视海啸的研究。理论研究的内容包括﹕1.海啸产生的机制﹐2.海啸在大洋中的自由传播﹐3.海啸在近岸带中的传

文档评论(0)

优美的文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