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书院教育的理念及其现代启示
中国古代书院是一个集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
组织,在培养人才、发展学术、传承文化、开启民智中体现出独特的精神品格和
文化意蕴,形成了以教育教学与学术科研结合、人格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倡导
师生互动、培养独立精神、百家争鸣、兼容并蓄、崇尚自主精神、躬行践履精神
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对于重振当代大学
精神,完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校园关系,推动大学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标签]中国书院教育理念书院精神
它的历史不仅是一部简单的制度史,更是一部以书院为平台而演绎的文化
史、社会史。中国古代书院在培养人才、发展学术、传承文化、开启民智过程中
体现出独特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意蕴,形成了以教育教学与学术科研结合,人格教
育与知识教育并重,倡导师生互动、兼容并蓄、百家争鸣,培养独立精神,崇尚
自主精神,躬行践履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理念。回顾中国书院的教育理念发展
历史。对于当前的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中国书院的历史演变
书院渊源于唐末五代十国,作为一种正式教育制度形成于北宋开国十余年
后。唐代书院分为官、私两类,但都不是聚徒讲学的教育组织,前者如集贤殿书
院为藏书修书之所,后者为文人士子治学之地。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国家由强
盛走向衰落,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文教事业也受到严重冲击,官学废弛,礼义
衰亡。于是一些硕学鸿儒受佛教禅林的启发,纷纷到一些清静、优美的名胜之地
读书治学。此后,归隐山林、论道修身、聚徒讲学之风逐渐兴起。真正具有聚徒
讲学性质的书院到五代末期才基本形成,北宋初年发展成为较完备的书院制度,
成为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宋之初,虽然结束了长达百年的地方政权割据、群雄争斗、外族入侵的分
裂局面,但新政权忙于巩固统治,无力兴学,作为乡党之学的书院遂得到了迅速
的发展,并且渗透了民间群体力量,官府人员也加入其中,教育机构、管理组织
及管理方法日益完善,出现了嵩阳、应天府、岳麓、白鹿洞等著名的四大书院。
书院成了社会文化生活乃至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物。南宋政权建立之后,由于统
治阶级的需要,产生了兼取佛道精华而以儒学为母体的新的儒家学说——理学。
其传播者以书院为依托,广揽生徒,传经布道,这样不仅扩大了书院的影响,而
且提高了书院的学术地位,书院的发展更为迅猛。一批封建社会后期重要的思想
家如朱熹、张械、吕祖谦、陆九渊等纷纷加入了创立和游学书院的行列,仅朱熹
一人先后创建或讲学的书院就有修江、同文、寒泉精舍、武夷精舍、竹林精舍、
白鹿洞、岳麓、考亭、晦庵、龙峰、石湖等数十处。南宋理宗时期,书院的发展
达到了巅峰,其地位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差不多取代了官学,成为当时
的主要教育机构。
到了元代,统治者为缓和蒙汉民族的矛盾,笼络汉族民心,对书院采取保护
提倡的政策,同时也逐渐加以控制,使元代书院日益呈官学化趋势。表现在:一
是控制书院办学的领导权。元代书院的中后期,其山长或洞主由朝廷或地方政府
委任,他们是朝廷命官,纳入官制系统。二是控制书院师资延聘权。元代书院的
直学、教授等须经礼部、行省或宣尉司延聘、审批,并在朝廷备案。三是控制书
院经费使用权。元政府通过给书院调拨钱物,遣员到书院监督使用,对经费进行
控制。此外,元政府还对书院的招生、考试、毕业后的出路等方面严格控制。元
政府采取这些措施,逐渐使书院失去了其自由讲学的特质,它赖以生存、饮誉于
世的学术特色逐渐由淡化到消失,最后沦为科举的附庸。
明初,因政府重视发展官学,提倡科举取士,使官学兴极一时,书院备受冷
落,近百年不兴。明中叶以后,因官学空疏,科举腐化,书院教育由此复苏。嘉
靖以后,发展到极盛。由于书院研究学术特质的复归,书院讲学的政治色彩愈来
愈浓,“讽议朝政、裁量人物”,统治者深感“摇撼朝廷”。明代后期,当权者先后
四次禁毁书院,严重地戕害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尽管明代的办学政策向官学倾斜,
书院时毁时兴,但其整体来说仍然作为与官学平行的教育机构而存在着,且其数
量大大超过了以前各代,达到了1500余所。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湛若水等
人毕生致力于书院教育,所到之处皆创辟书院,为书院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清代,国家注重书院的发展,各府、州、县几乎都有书院之设,“或绅士出
资建立,或地方官拨公帑经理,俱申报该管官查覆”。书院教育由此被纳入了国
家管理范畴,并开始步入官学化,生机渐渐被抹杀了,弊端也就出现了。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