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选择题
考古学家通过比较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
物发现,两者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盉、敞口觚、
高柄豆,尤其是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只见于三星堆和二里头,据此可
知,该时期
A.两地手工业制作工艺精湛B.中华文化呈现大一统倾向
C.跨区域之间文化交流显现D.两地农业文明较为发达
【答案】C
【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
文物具有高度相似性,这说明该时期跨地域间的文化交流显现,因此
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两地手工业的制作工艺水平;
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大一统倾向;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
两地的手工业,并未体现农业文明的发展情况。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选择题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之制,但对封国而言,王国仅有二千旦以下官吏的
任命权。在军事上地方郡国虽有郡国兵,但“王欲发兵,非有汉虎符
验也”。这一措施
A.有利于专制生义皇权的强化B.试图通过推恩削弱王国势力
C.有效防止了地方势力的膨胀D.是强化中央集权的具体表现
【答案】D
【解析】
综合材料可知汉初的这些措施都是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旨在加强中
央集权,故D项正确;材料说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控,不是强调皇权
怎样如强,故A错误;推恩令出现在汉武帝时,且与材料无关,故B
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
选择题
北宋时期,州、府级城市实行厢坊两级管理体制,县级城市一般只允
许设置坊巷和市。但到南宋时,江南地区的一些市镇开始仿效州府城
市,私自设立厢级机构。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B.高度中央集权带来的负面影响
C.市民阶层兴起影响行政区变更D.经济规模扩大和社区布局复杂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促使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基层
市镇突破限制,仿效州府城市实行厢坊管理体制的主要原因是,经济
规模扩大和社区布局复杂,D项正确;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
不是基层市镇管理体制变化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高度中央集权与
县级以下城镇发展无关,不是市镇管理体制违规的原因,B项错误;
市镇仿效州府私自设立厢级机构并非“行政区”变更,C项错误。
选择题
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直至明初仍是一个村落,居民仅五六十家”,明朝
中后期、清朝前期,逐渐发展成“以绫绸为业”的大镇,农家都已经把绫
绸作为主业,丝织业产品价格的高低,成为决定当地农民“有岁无岁”
的主要依据,农民甚至会任由土地荒芜。这种现象说
明当地
A.封建自然经济瓦解B.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C.土地兼并空前严重D.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答案】B
【解析】
明清时期,盛泽镇农家“以绫绸为业”,丝织业产品价格的高低成为决
定当地农民“有岁无岁”的主要依据等,反映出当时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B项正确;盛泽镇农户以绫绸为主业,不能说明封建自然经济已经瓦
解,A项错误;“土地兼并空前严重”在材料中无从体现,C项错误;
明清时期并没有废止重农抑商政策,D项错误。
选择题
鸦片战争之后,洋货倾销,白银外流。国人先认为这是漏卮(财富
外泄的通道),后认为是利源消费市场),亦可从洋商手中夺回这一
利源。随后,呼呼仿制洋货,以夺回利源的商战主张提出。这
一变化说明
A.洋务运动诱导近代商办企业兴起B.国人认识到近代经济的运行规
则
C.洋货倾销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发展实业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
题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近代中国人从主张堵塞白银外泄的通道到主张与洋人
实现商战,争夺利源,这种观念的变化体现了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
近代经济的运行规律,B正确;A与题无关,排除;自然经济解体在
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与洋人争夺利源不等于发展实业救国成为
主流,而且近代救亡图存是时代主题,排除D。
选择题
近代某时期,曾集中出现许多以“新”字开头的刊物。如《新国民》《新
青年》《新社会》《新生活》《新村》《新生命》《新教育》《新新小说》
《新妇女》《新人》《新学生》《新共和》《新湖南》等,有数十种之多。
由此可推知,当时
A.民主革命的呼声高涨B.民众期盼民主和平建国
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学界重视改造国民精神
【答案】D
【解析】
根据“《新青年》《新社会》《新生活》《新村》《新生命》《新教育》《新
新小说》《新妇女》”等信息可得出这一时期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从创
办刊物的名称可以看出,此时学界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矿井火灾危险源监测监控及预防措施.pdf
- 2023采购个人工作总结汇报(10篇).pdf
- 第四章_多肽蛋白药物和基因转运载体材料.pdf
- 学校主题班会工作方案(精选12篇).pdf
- 父母作文之当父母知道成绩后作文.pdf
- 大学学生会招新策划方案(甄选5篇).pdf
-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主要内容总结.pdf
- 学校BIM施工方案.pdf
-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第六版考试重点.pdf
- 消防自查报告(通用11篇).pdf
- DB14T 3462-2025 井工煤矿人工智能视觉识别技术要求.pdf
- 专练01 七上《朝花夕拾》—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抢分练(全国通用)(原卷版).pdf
- 专题29 小说常考题+病句的10个“不放过”-2023年中考语文热点作文素材解读及运用.pdf
- 专题15 最新热点时评与写作角度解读+「人民日报」时评文章精选金句汇总-2023年中考语文热点作文素材解读及运用.pdf
- 专题12 九下《儒林外史》—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抢分练(解析版).pdf
- 专题28 思辨类话题名言金句+5篇关于经典人物的精彩时评+热点时评-2023年中考语文热点作文素材解读及运用.pdf
- 11 七下期中记叙文阅读训练-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部编版).pdf
- 04 人物传记阅读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部编版) .pdf
- 专题06 八上《红星照耀中国》—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抢分练(解析版).pdf
- 专练02 七上《西游记》—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抢分练(全国通用)(原卷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