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一课一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VIP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一课一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一、选择题

1.《大清律例》中规定: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此规定的作用是()

A.抑制土地兼并,巩固专制统治

B.接受西方思想,实现诸子平等

C.体现儒家思想,实现兄友弟恭

D.抑制豪强势力,消除地方割据

2.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大清律》明确规定,“既有定例,则用例不用律”,皇帝诏令,内外条奏,均可定为条例。这一规定()

A.强化了成文法的权威 B.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

C.服务于专制统治需要 D.体现了现代法律意识

3.《北魏律》规定:对那些非犯“十恶”死罪或应判处流、徙刑的罪犯,“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允许通过上请,暂不执行原判,“留养其亲”,直至去世后再继续执行或予以改判。这一规定()

A.确立了儒学主流思想地位

B.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C.有利于维护儒家伦理道德

D.损害了法律的权威

4.汉景帝时期,蜀郡太守文翁设立汉代第一所地方官学。汉武帝时期,地方官学逐步推广到全国范围。东汉时期,地方官学与地方私学蓬勃发展,出现“四海之内,学校如林”的现象。汉代地方学校的发展()

A.延续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促成了察举制度的实施

C.有利于国家教化的下移

D.反映了教育体系的定型

5.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

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6.《唐六典》,唐玄宗时官修,是唐朝一部行政性质的法典。六典之名出自周礼,原指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共三十卷,近三十万字,详细规定了政府各部门职权及人事分配,宋元明各代推行政务,均大体以此书为典范。据此可知《唐六典》()

A.体现了以礼入法的立法原则

B.适应了封建政府行政运作的需求

C.有利于司法程序的公平公正

D.标志封建法制体系的成熟与完善

7.如表是先秦文献的记载,这可以用来说明()

史料

出处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尚书?泰誓上》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尚书?泰誓中》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梓材》

A.政治行为具有神秘色彩

B.民本思想有着久远的历史

C.儒家仁政思想渐入人心

D.当政者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8.周初的统治者在咀嚼胜利果实的时候,体味到一个深刻的道理﹣﹣“天命靡常”,牧野之战中“前徒倒戈”的历史事实,让统治者深切感到“小民难保”。于是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这说明周初()

A.儒学居于统治地位 B.出现敬天保民观念

C.盛行功利主义思想 D.神权王权紧密结合

9.法和律自古以来就不同。夏、商、西周直至春秋时期称法律为刑;春秋战国之际,改称法律为法;商鞅变法时进一步改法为律。此后,自秦汉至明清,除宋朝律典称刑统,元朝称通制、条格等外,其它各个朝代基本都称法律为律。古代“刑→法→律”演变趋势的合理解释是()

A.反映法律名称的变化 B.表明社会的本质变化

C.体现法律制度的发展 D.说明治国思想的质变

10.《尚书?酒诰》记载,周公对卫康叔说,从前殷先王惧怕上天和小民的力量,所以恒久保持他们的德行,执守他们的恭敬。这表明,周公()

A.强调君主要修养道德

B.要求官员了解百姓疾苦

C.重视对诸侯王的控制

D.具有“明德慎罚”的思想

11.史载“殷人尊神”,大事小事几乎无不求神问卜。周人灭商后,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亲”的理论。这一变化()

A.奠定了宗法制的思想基础

B.拓展了周代的统治疆域

C.重塑了政权的合法性来源

D.标志着人文精神的成熟

12.下表为《周礼·地官司徒》中有关西周大司徒职责的记载(节选),据此可以认定,当时()

记载

内容

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

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以乡八刑纠万民

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

A.德治法治争端初起 B.援礼入法开创先河

C.教化刑罚相辅相成 D.社会局面安定有序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统治者吸取秦“急法不赦”而国家速亡的教训,推行了一系列的赦免措施,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赦免体系。汉代赦免权取决于皇帝一人,即使已经被赦免,事后皇帝又可以各种理由废除赦免。同时王公贵族拥有赦免的特权,高级官吏也享有一定的免罪权。赦免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正月到六月,如中元二年,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