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
一、课程资源与定位
(一)课程理解定位
本课是在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为转化危机而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这其中既有不断的危机与挑战,也有中国共产党逐渐成熟的策略调整和宝贵的长征精神。既是国共对立时期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也是政治上国共战略转变、实现联合抗日过渡的重要时期。通过红军长征中国民主革命力量转危为安并走向强大;也通过红军长征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与必胜的决心。
(二)课程资源分析
1.课标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对本课使用了讲述、体会、知道、认识四个行为动词,包含了解、理解两个层面的要求。
2.教材内容:
涉及“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红军胜利会师陕甘”三个子目介绍了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3.学情分析:
根据建构主义的原理,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走进教室,学生已有的认知成为我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基础。
学生刚刚学习了第16课关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辟革命根据地的相关史实,这为学生理解本课降低了难度。同时学生在许多文学、影视作品甚至长辈的生活的口耳相传中都有获取了一些对于长征这一时期相关史实的情感认知。
二、学习目标与要点
(一)学习目标设置
1.在分析史料和观看视频中,跟着张震将军等中央红军的脚步完成长征线路图的绘制。形成时空认识,了解历史细节,感知长征艰辛的过程。初步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长征精神。
2.根据课本内容,梳理遵义会议相关史实并在史料的分析与归纳中,认识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产生的重要影响。
3.结合材料,发散思维。在合作探究中提升史料解读的能力,加深对长征精神的体会和理解。
(二)重难点把握
在为了更好的实现学习目标,我将重点确定为对遵义会议相关史实的梳理与对遵义会议地位的理解。将教学的难点锁定在学生对于长征过程的感知与长征精神的理解与体会。
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课运用建构主义原理的模式,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建构,创设历史情境。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史料分析、问题探究,小组合作等。
四、知识脉络与流程
本课的流程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由学生自由发挥,联想关于长征的关键词。起到活跃气氛、发散思维的作用。
环节二:讲授新课
本课探讨了一个主题——红军长征,围绕了一条主线——长征原因-过程-结果,在结合教材的整理后,我将本课划分为三个部分:绝境求生—吹响长征号、绝境逢生—漫漫长征路、生生不息——传承长征魂。
(一)绝境求生—吹响长征号
主要内容是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所以我采用了材料分析和问题探究的方法。从上一节课《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入手,在五次反围剿的主客观对比中引导学生理解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及长征的原因。
(二)绝境逢生—漫漫长征路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主要涉及长征的过程。我将通过史料及视频从张震将军等长征亲历者的角度,创设情景。让学生跟随亲历者绘制路线图。在史料及视频创设的情景下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初步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而在长征线路中遵义会议又是一个重点内容,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我将引导学生从史料及线路梳理中对比遵义会议前后作战的情况、方针等方面对比两个方面,加深学生对遵义会议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理解。再通过中考题再现的方式,进行简单的练习。
(三)生生不息——传承长征魂
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问题探究。依据材料或发散思维,探究学生心中的对红军的认识和长征精神内涵的理解。以此加深学生对于长征精神的理解。并结合现实联系国家的“长征路”、个人的“长征路”,升华情感。
环节三:课后作业
则通过选择题和材料题,回归笔纸,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
历史课堂是生成的,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反思将在课后的说课中进一步阐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