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课件:《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ppt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课件:《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什么主张?2、孙中山提出了什么主张?与康、梁的主张有什么不同?3、根据材料,说说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的历史背景。4、当时,有人将同盟会纲领中的“恢复中华”理解为在汉族聚居、的18个省范围内恢复建立汉族国家。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更不是要灭满洲民族……在腐败的封建专制制度下,不仅满人为君主的清朝要反对,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孙中山*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课程标准:2-2-4讲述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2-3-8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2-3-9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复兴之路的艰辛。3-1-1概述20世纪初世界和中国的局势,解释造成这种局势的复杂因素。3-1-2简述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等史料,感受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了解中国古代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感受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历史过程;2.通过表格等史料,了解“驱除鞑虏”出现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明白清末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3.通过图片的比较和史料的运用,知道“五族共和”取代“驱除鞑虏”的历史背景,明确民族观念的转变与中华民族形成的意义。【教学重点】探究“驱除鞑虏”【教学难点】走向“五族共和”【结构分析】见教参49页到50页爱我中华啦......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感受“多元一体”说一说: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拓展】(生读一读,理一理)1、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先秦时期是中原的地域、国家和族群的指称。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中华”一词出现。3、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交流会聚,不断融合,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共同的中华民族。4、后来,人们用“从多元走向一体”形容中华民族的形成。文成公主入藏胡床、方凳、服饰等你还能说出哪些少数民族?你知道他们后来的发展情况吗?感受“多元一体”请同学们举出一些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例子?(如:少数民族的饮食、服饰等;汉族的政治制度等)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也。——梁启超材料二: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康有为材料三:探究“驱除鞑虏”(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平等请结合教材说说,辛亥革命前后,人们对“民族主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走向“五族共和”1、梁启超提出了小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说说你的理解?2、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的看法有哪些共同点?对单纯反满的弊端已有所认识,把矛头明确指向清朝专制统治,已经脱离了狭隘的民族框架,变得成熟起来。提倡民族平等。辨析:1、从孙中山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革命的对象是什么?2、同单纯的“驱除鞑虏”相比,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些变化?走向“五族共和”走向“五族共和”阅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思考并回答:1《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到了哪两个统一?2、什么是“民族统一”?什么是“国土统一”?“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辛亥革命促成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五族共和”把中国各民族看作一个整体,中华民族一词得到广泛传播。十八星旗五色旗观察两幅旗帜的图案,并结合教材25页资料,说一说旗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从小民族主义到大民族主义走向“五族共和”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感受“多元一体”探究“驱除鞑虏”走向“五族共和”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