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2024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07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三版).ppt

人民大2024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07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三版).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人际吸引的规律人与人之间是吸引还是排斥,是喜欢还是厌恶,除了受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影响之外,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还受其他一些更为直接、具体的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构成了人们之间吸引或排斥的基本规律。(1)邻近律。邻近律是指人们生活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容易接近,彼此越容易相互吸引,这一规律也称为时空接近原则。“远亲不如近邻”就是邻近律的具体体现。(2)相似律。相似律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身上的相似性因素和一致性因素会成为彼此吸引的条件。(3)互补律。互补律是指交往双方的个性、需要和满足需要的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彼此更容易互相吸引。(4)对等律。对等律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往往喜欢那些同样喜欢自己的人。(5)个性特征吸引。在人际交往中,除以上四条规律外,个人优良的个性品质也可以构成人际吸引的因素,如良好的气质、性格、能力等。2.运用人际吸引规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人际吸引规律,教育者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深入教育对象,加大感情投入。(2)掌握交往技巧,引起情感共鸣。首先,要善于寻找双方的共同语言。其次,要找准情感共鸣的连接点,做到情理交融。最后,要用积极情感影响教育对象。(3)培养移情能力,满足心理需要。(4)加强个性修养,提高人格魅力。阅读书目1.让.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2.侯玉波.社会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3.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4.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5.李宁.群体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6.傅安球.男女智力差异与教育.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研习与思考1.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根据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2.群体对个体心理具有哪些影响?3.如何根据群体心理理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儿童文学应用教程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三版)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主编杨芷英副主编郎琦陈红敏(第三版)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心理分析重点提示1.分析教育对象的个性心理差异,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运用。2.分析群体对个体心理的影响,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应借鉴的群体心理规律。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个性心理虽然人的心理错综复杂,但仍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人的心理过程为人的共性,每个人均经历过这些心理过程。人的个性心理为人的个性,每个人各不相同。个性心理是在完成一般心理过程后发展起来的,没有一般的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就不可能有个性心理的发生、发展。了解教育对象的个性心理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优化教育对象的个性品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开发教育对象的潜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懈追求。(一)个性的内涵及结构1.个性的内涵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个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的特点。2.个性的结构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是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一个人的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指个人带有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气质概念。第一,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方面的动力特征。第二,气质表现出明显的“天赋性”,受遗传因素影响很大。第三,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按照人的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llen7349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知识共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