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观察替罗非班在穿支病变引起的进展性脑梗死的应用
价值
许秀兰
如皋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如皋226500
摘要: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穿支病变引起的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病例数在2022年1月~2023年6月如
皋市人民医院的患者中选取,共为70例穿支病变引起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抽签法分组,设置对照组和研究
组(各35例),前者常规治疗,后者基于前者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其疗效、神经功能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小板聚集率(46.27±9.14)%、高切应力粘度(4.57±0.61)mPa.s、低切应力粘度(9.14
±0.99)mPa.s均低于对照组的(58.49±9.05)%、(5.61±0.63)mPa.s、(11.57±1.02)mPa.s,P<0.05;
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5.12±1.19)分较之于对照组(6.13±1.24)分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
率(91.43%);较之于对照组(62.86%)更高,P<0.05。结论穿支病变引起的进展性脑梗死基于常规治疗的基
础上应用替罗非班能极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且有效率高、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替罗非班;穿支病变;进展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安全性;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43
脑梗死病因多样,均有脑动脉阻塞的情况,该病梗死患者,按抽签法分组,设置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会限制血流供应,神经组织会受到较为明显的损伤,35例),前者常规治疗,后者基于前者联合替罗非班
若未予以及时精准的治疗,常造成脑梗死的不断发展,治疗。对照组:18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47~80岁/
最后有一定死亡率,需了解脑梗死发生后的相关因素,(63.04±1.15)岁;研究组:19例男性、16例女性,
了解其进展原因,予以针对性治疗,从而控制脑梗死年龄48~81岁/(63.13±1.12)岁。患者一般资料均
发展。穿支病变是指冠状动脉的分支发生狭窄或闭塞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对比。
[1]
的情况。进展性脑梗死(PCI)通常是指脑血管病变导纳入标准:
致的脑血供不足逐渐加重的情况,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临床诊断:确诊了穿支病变引起的进展性脑梗死;
都相对较高。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抗凝血、降低血压、初诊患者;
改善血液流变学等手段来改善血管状况,预防或减轻心血管健康状况:需要有基本的心血管健康状况,
脑血管再度阻塞。此外,还可以应用溶栓药物进行血如没有严重心脏病或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
[2]
栓溶解治疗,以尽快恢复脑血供。患者意愿:患者根据自身情况,以自愿参加研究
替罗非班属于强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对血栓性疾为原则,签署同意书。
病的治疗效果较好,如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本院神排除标准:
经内科对穿支病变引起的进展性脑梗死采用常规治疗重要的合并症:存在其他重要的脑血管疾病,如
方法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研究发现其治疗效果显著,动脉瘤、脑出血等;
[3-5]
安全性高,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详细报道如下。创伤或手术史:如受到重大头部创伤;
1资料与方法患系统性疾病:如严重肝病、肾病等;
药物使用:近期接受过相关性治疗,或是使用了
1.1一般资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共情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影响.pdf
-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特征及远期预后.pdf
-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Visfatin、TN-C、IL-17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pdf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的相关特征分析.pdf
- 化痰通络汤对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研究.pdf
- 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pdf
- 耳穴压豆治疗脑梗死并顽固性呃逆一例.pdf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动态观察脑梗死后继发锥体束损害.pdf
- 丁苯酞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pdf
-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注射用纤溶酶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NIHSS评分和远期预后的影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