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推荐3篇).docVIP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推荐3篇).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陈、曼”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有关“一个粗瓷大碗”的感人故事。

3.体会赵一曼关心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借助关键词,感悟赵一曼同志的品质。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一个粗瓷大碗的,课前收集关于赵一曼同志的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激趣揭题

1.引导学生观看,了解粗瓷大碗的相关信息。

(1)出示一个粗瓷大碗,指名学生自由说说它的样子以及用途。

板书:一个粗瓷大碗

(2)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中的内容,了解它与平时使用的碗有何不同。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①学生自由讨论。

②教师总结。

陈列位置: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外形特征:粗瓷,大

使用情况: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仅仅用过一次

板书:赵一曼

2.引导学生阅读赵一曼的介绍,了解人物。

(1)出示赵一曼的相关资料。

赵一曼,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1935年11月在与日寇作战时被俘,1936年8月就义。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2)提问:课前大家还收集了有关赵一曼的哪些故事呢?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到的?

①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②分享赵一曼的其他事迹。

③初步体会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故事的线索“一个粗瓷大碗”的观察,再与现在的生活作对比,初步体会一个粗瓷大碗的意义;通过对赵一曼相关资料的了解,初步体会人物形象。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识记生字。

(1)指导学生认读生字,相机正音。

陈曼联缸粱顿侦

①形近字作比较识记。如:“陈”和“阵”作对比,“曼”和“慢”作对比。

②同音字作比较识记。如:“联”和“连”作对比,“梁”和“粱”作对比。

(2)联系课文内容,指导认读多音字“还”。

指名学生用多音字的两个音说句子。

2.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概括提纲。

问题可分解为: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谁为谁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3.引导学生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该板块在初步识记生字后,扫清了朗读障碍,再让学生根据问题默读课文,在弄清楚问题的同时,可以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具有引导性。

板块三再读课文,探究解疑

1.再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课文的哪些地方让自己深受感动。

(1)课件出示第2~4自然段,交流讨论。

①从第2自然段中的“早就”“一直”“好不容易”“连忙”这些词中可以知道赵一曼将自己的碗送给了新战士,自己一直没有碗。所以通讯员找到碗后连忙给她送过来。

板书:送碗

②朗读第3、4自然段中赵一曼和通讯员的对话,感受赵一曼语气的坚定,她以为这个碗是从别的同志那里得到的,所以让通讯员还回去。

板书:还碗

(2)课件出示第5~8自然段,交流讨论。

①第5自然段中“盛了满满一碗”透露出通讯员对赵一曼同志的爱戴,从“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里“该”这个字,可以看出,赵一曼一直都没有吃饱,也可以看出当时条件的艰苦。

板书:盛饭

②第6自然段中“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也表现了当时条件的艰苦和同志们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③第7自然段中“轻轻走进”“趁人不注意”“倒”“盛”,描写了赵一曼悄悄倒回高粱饭的过程。

板书:倒饭

④第8自然段通过对老李的神态描写——“眼里却含着泪花”,可以看出老李内心的感动,也从侧面烘托出赵一曼的高尚品质。

(2)课件出示第9~11自然段,交流讨论。

①朗读小通讯员和赵一曼的对话,感受小通讯员“直叫”中的着急和关心,以及赵一曼“笑”中的期盼。

板书:直叫笑

②理解赵一曼说的话“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思考:碗是真的丢了吗?

什么时候赵一曼的碗才不会“丢”呢?

指导:联系课文第11自然段知道赵一曼的碗并不是真的丢了,而是送给了七班的战士们。只有部队里人人都有了碗,赵一曼的碗才不会“丢”,因为她心里只装着他人,只想着他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故事,在细节中体会人物品质,从而提高学生品读感悟的能力。

板块四总结课

文档评论(0)

iwen博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iwen博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