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植物组织培养学课件.pptx

植物组织培养学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组织培养学;植物组织培养简介;植物组织培养是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近三十年来由于组织培养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极为迅速,发表的文献浩如烟海,几乎以植物为研究对象的各个分支学科都在广泛进行组织培养。;发展简史;应用领域;植物组织培养的分类;返回;返回;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表达;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植物组织培养特点;第二章组织培养实验技术;1实验室设计原则:保证无菌操作,达到工作方便,防止污染。

2实验室组成:

化学实验室、洗涤菌室、无菌操作室(接种室)、培养室、细胞学实验室。

;化学实验室(准备室):完成所使用的各种药品的贮备、称量、溶解、配制、培养基分装等。

主要设备:药品柜、防尘橱(放置培养容器)、冰箱、天平、蒸馏水器、酸度计及常用的培养基配制用玻璃仪器.

洗涤、灭菌室:完成各种器具的洗涤、干燥、保存、培养基的灭菌等。

主要设备:水池、操作台、高压灭菌锅、干燥灭菌器(如烘箱)等。;无菌操作室(接种室):主要用于植物材料的消毒、接种、培养物的转移、试管苗的继代、原生质体的制备以及一切需要进行无菌操作的技术程序。

主要设备:紫外光源、超净工作台、消毒器、酒精灯、接种器械(接种镊子、剪刀、解剖刀、接种针)等。

接种室宜小不宜大,一般7~8平米,要求地面、天花板及四壁尽可能密闭光滑,易于清洁和消毒。配置拉动门,以减少开关门时的空气扰动。

接种室要求干爽安静,清洁明亮。在适当位置吊装1~2盏紫外线灭菌灯,用以照射灭菌。最好安装一小型空调,使室温可控,这样可使门窗紧闭,减少与外界空气对流。

接种室应设有缓冲问,面积1m2为宜。进入无菌操作室前在此更衣换鞋,以减少进出时带入接种室杂菌。缓冲间最好也安一盏紫外线灭菌灯,用以照射灭菌。;培养室:培养室是将接种的材料进行培养生长的场所。培养室的大小可根据需要培养架的大小、数目、及其他附属设备而定。其设计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节省能源为原则。高度比培养架略???为宜,周围墙壁要求有绝热防火的性能。

培养材料放在培养架上培养。培养架大多由金属制成,一般设5层,最低一层离地高约lOcm,其他每层间隔30cm左右,培养架即高1.7m左右。培养架长度都是根据日光灯的长度而设计,如采用40W日光灯,则长I.3m,30W的长lm,宽度一般为60cm。

培养室最重要的因子是温度,一般保持在20—27℃左右,具备产热装置,并安装窗式或立式空调机。由于热带植物和寒带植物等不同种类要求不同温度,最好不同种类有不同的培养室。

室内湿度也要求恒定,相对湿度以保持在70%~80%为好,可安装加湿器。控制光照时间可安装定时开关钟,一般需要每天光照10-16h,也有的需要连续照明。短日照植物需要短日照条件,长日照植物需要长日照条件。现代组培实验室大多设计为采用天然太阳光照作为主要能源,这样不但可以节省能源,而且组培苗接受太阳光生长良好,驯化易成活。在阴雨天可用灯光作补充。

主要设备:培养架(控温控光控湿)、摇床、培养箱、紫外光源等。

;细胞学实验室:用于对培养物的观察分析与培养物的计数等。

主要设备:双筒实体显微镜、显微镜、倒置显微镜等。

其他小型仪器设备:分注器、血球计数器、移液枪、过滤灭菌器、电炉等加热器具、磁力搅拌器、低速台式离心机等。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条件;培养基的种类;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培养基有几十种,常用的培养基及特点如下:

(1)MS培养基它是1962年由Murashige和Skoog为培养烟草细胞而设计的。特点是无机盐和离子浓度较高,为较稳定的平衡溶液。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较合适,可满足植物的营养和生理需要。它的硝酸盐含量较其他培养基为高,广泛地用于植物的器官、花药、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效果良好。有些培养基是由它演变而来的。

(2)B5培养基是1968年由Galmborg等为培养大豆根细胞而设计的。其主要特点是含有较低的铵,这可能对不少培养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从实践得知有些植物在B5培养基上生长更适宜,如双子叶植物特别是木本植物。

(3)White培养基是1943年由White为培养番茄根尖而设计的。1963年又作了改良,称作White改良培养基,提高了MsSO4的浓度和增加了硼素。其特点是无机机盐数量较低,适于生根培养。

(4)N6培养基是1974年朱至清等为水稻等禾谷类作物花药培养而设计的。其特点是成分较简单,KNO3和(NH4)2SO4含量高。在国内已广泛应用于小麦、水稻及其他植物的花药

文档评论(0)

157****383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