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领导的内涵理解与分析.doc

学校教学领导的内涵理解与分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学校教学领导的内涵理解与分析^p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从“外延式发展”迈入“内涵式发展”,中小学教学工作越来越注重质量和品质,传统教学管理理念已难以适应教育改革要求。教学领导是管理学和组织学中的领导概念进入教学领域而产生的理论,起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兴起的“有效学校运动”。不少国家已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学校教学领导与管理,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对于什么是教学领导,目前在概念上仍缺乏明确一致的定义。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学领导与行政领导、课程领导、教学管理以及教学领导力等四组相似概念的辨析,来理解教学领导的理论内核,并对实践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p。

一、行政领导与教学领导:从等级分明到民主平等

(一)行政领导和教学领导的关系

行政领导与教学领导既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又密不可分。

1.

权力来不同。行政领导权由科层制下的上级组织赋予,下级往往需要单向服从,而教学领导的威信和权力来于自身的教学信念及专业智慧。

2.

内容导向不同。行政领导侧重于对学校具体行政性事务的管理,而教学领导侧重于对教学的领导,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3.

作用客体不同。行政领导作用的客体是下属,强调组织管理的职位分等、规则严密和非人格化等,而教学领导作用的客体是学生及教师,强调主客体之間的互动、开放和合作。

4.

评价标准不同。评价行政领导行为的标准主要在于完成既定计划、任务的执行情况如何等,评价教学领导则更关注行为和态度的引领、共同愿景塑造、学习共同体建设、教师专业精神建设、教师参与决策、学生学业成就等方面的非显性因素。

(二)从行政领导转向教学领导

未能在观念上有效区别行政领导与教学领导,会导致实践中的混淆。人们往往忽视教学领导行为的存在,这是由普遍应用于我国中小学管理实践中的科层制组织形式本身具有的弊端造成的。教学管理者位于金字塔顶端,拥有最高的领导决策权,其命令自上而下传递,无形之中把“教学领导”等同于“行政领导”了。在实践中,领导者往往在行政领导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陷入无尽的繁琐事务处理之中,造成“行政主导教学”和“重行政轻教学”的局面。位于层级结构底层的教师,其主要职能是实施决策、接受上级指挥、遵守规章条例和纪律以及服从权威,这导致他们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仅仅只是“秩序的服从者、政策的实施者、课程的操作者以及方法的消费者”。

从行政领导到教学领导的转变,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科层制组织的束缚,将教学领导中蕴含的民主平等精神运用到学校组织和管理中。

1.

释放人性的力量。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应相信人的价值是多元化的,每个教职员工都是自我激励的问题解决者。只要提供良好的平台和空间,他们都可以创造出独特的价值。

2.

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文化氛围。领导者应该树立任何人都只有“主权”没有“强权”的理念,将所有人联结、纳入一个有共同愿景、分享决策、平等交流、通过协商对话解决问题的共同体中。

3.

适度向扁平化的网状组织形式转变。尽管科层制下的行政领导容易导致行政成本过高、组织效率低下、创造力缺乏、难以适应教育教学形势变化等诸多问题,但它在学校组织的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不应全盘否定其价值,而应在发挥其优势的基础上,适当压缩组织的管理层次、拓宽组织的管理幅度,向扁平化的网状结构调整,有效克服其缺点。

总之,行政领导是手段、基础和保障,教学领导是目的、内容和导向。学校领导者身兼行政领导和教学领导的双重角色,要认识和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将两者截然分开。

二、课程领导与教学领导: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

(一)课程领导和教学领导的关系

课程是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而设计的内容,表现为各种形式的课业及进程,涉及课程研制、课程标准、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核心概念,反映了学校教育的目标。教学是对课程内容的实践,表现为教与学,涉及教学目的、内容、方法、过程、组织形式及教学评价等核心概念,反映了达到学校教育目标的手段。二者各自独立又相互融合,课程领导和教学领导的关系也是如此。

1.

二者的主体不同。国家、地方、学校都是课程领导的主体,但教学领导的主体更多地集中在各级各类学校,这是因为很难从整个教育系统的角度来细致地剖析教学问题。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专门场所,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把学校确定为教学领导的主体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学领导的内核。

2.

二者的范畴不同。课程领导几乎存在于与学校教育相关的所有教育活动之中,涵盖范围较宽广。而教学领导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成效及教师的教学效能,涵盖范围较集中。

(二)课程领导和教学领导的有机统一

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往往认为只能忠实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只有校本课程需要进行开发和设计。一些学校认为编

文档评论(0)

韩喜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赶紧 下载啊啊啊啊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