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NUMPAGES1
超重和肥胖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超重和肥胖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作者:
孙淑梅王仁丽宁国贤王威凌巍山张英萍纪东华杨连峰【关键词】,肥胖【摘要】目的探讨中年人群超重或肥胖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对606例35~55岁经健康检查无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者,应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其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并测定总体脂含量[体重指数(BMI),脂肪百分比(%)],局部体脂含量(腰围,臀围)和体脂分布[腰围臀围比值(腰臀比)]。
结果超重或肥胖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的百分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相关分析显示,超重或肥胖者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在男性中与脂肪%(r=-0.222,P<0.001)、腰围(r=-0.196,P<0.001)和腰臀比(r=-0.149,P<0.01)呈负相关;女性中则与BMI(r=-0.193,P<0.001)和脂肪%(r=-0.288,P<0.001)呈负相关。
硝酸甘油引起的血管扩张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亦与体脂含量及体脂分布无关。
结论超重或肥胖是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与男性体脂分布和女性体脂含量密切相关。
【关键词】肥胖;内皮;血管;人类实验许多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受损,内皮功能减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有传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如吸烟,衰老等)的人群中,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作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已经得到研究证实[1,2]。
近年来,超重及肥胖与心血管病的关系也已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重视,但迄今为止,对于成年人中超重及肥胖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
本研究旨在研究中年超重或肥胖人群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与体脂含量和分布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为参加2001~2004年度健康体检的佳木斯市35~55岁居民。
超重或肥胖的诊断按WHO标准[3],经临床和辅助检查除外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其他各系统疾病,并剔除绝经后妇女。
其中超重组[体重指数(BMI)25~29.9kg/m2]225例,男133例,女92例,年龄35~55岁,平均43.9岁。
肥胖组(BMI30kg/m2)186例,男106例,女80例,年龄35~55岁,平均46.1岁。
正常对照组(BMI18.5~24.9kg/m2)的健康人195例,男113例,女82例,年龄37~55岁,平均44.6岁。
1.2体重与体脂的测量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去外套和鞋),腰围和臀围(分别在肋骨下缘和髂前上嵴的中间水平面及股骨粗隆水平面上测量),计算下列参数:
(1)BMI=体重(kg)/身高2(m2)。
(2)脂肪百分比(%):
男性脂肪百分比=1.2BMI+0.23年龄-16.2;女性脂肪百分比=1.2BMI+0.23年龄-5.4[4]。
(3)腰围与臀围比值(腰臀比)。
以腰臀比0.90(男性)和0.85(女性)作为中心性肥胖标准。
BMI、脂肪百分比与腰围、臀围分别代表总体脂肪含量和局部体脂含量,腰臀比表示体脂分布情况。
1.3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肱动脉对反应性充血(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和硝酸甘油(非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的舒张反应[5]。
患者仰卧位,右上肢外展15,掌心向上,以肘上2~15cm处,对肱动脉进行纵向扫查,使动脉前后壁内膜显示清楚;同步记录心电图。
在同步心电图显示R波时测量肱动脉前后内膜之间的距离,每次分别测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
每位受试者分别测量其休息时、反应性充血时、再休息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后肱动脉的内径。
受试者测试前休息10min,在测定肱动脉基础内径后进行反应性充血试验:
将血压计袖带置于肘下,充气加压至300mmHg(1mmHg=0.133kPa)持续4min后放气,于放气后60~90s内测肱动脉内径。
再休息10min后测肱动脉内径,确定血管恢复到试验前状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