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Q_370303WDL0012019工业用气体氯化氢
一、概述
工业用气体氯化氢,简称HCl,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化工生产、金属加工、电子制造等。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气体氯化氢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方面内容,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二、技术要求
氯化氢(HCl)含量:≥99.5%
水分(H2O)含量:≤0.02%
杂质总含量(以硫酸根、磷酸根、氟化物计):≤0.05%
外观:无色气体
气味:具有刺激性气味
密度(20℃,101.3kPa):1.64kg/m3
沸点(101.3kPa):85.05℃
三、试验方法
1.氯化氢含量的测定:采用碘量法进行测定。
2.水分含量的测定:采用卡尔·费休法进行测定。
3.杂质总含量的测定:采用离子色谱法进行测定。
四、检验规则
1.工业用气体氯化氢的生产企业应按照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进行产品质量检验。
2.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项目包括氯化氢含量、水分含量和杂质总含量;型式检验项目包括本标准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
3.抽样方法:从同一批次的工业用气体氯化氢中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检验。
五、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
2.标志:包装容器上应贴有符合GB190规定的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3.运输:工业用气体氯化氢的运输应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的规定。
4.储存:储存场所应干燥、通风、远离火源和热源,避免阳光直射。堆放时,应确保瓶身直立,防止滚动。
六、安全与环保要求
2.环境保护: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弃物,应按照国家相关环保法规进行处理,不得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七、产品应用
1.化工生产:工业用气体氯化氢可用于生产盐酸、聚氯乙烯(PVC)、氯化物等化学品。
2.金属加工:用于金属表面的清洗、去锈和腐蚀,提高金属表面的活性。
3.电子制造: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用作清洗和蚀刻气体,确保电子元器件的纯净度和精度。
八、售后服务
1.生产企业在销售产品时,应提供产品质量保证书,承诺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规定。
2.对于客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生产企业应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3.客户在收到产品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生产企业提出退换货要求。
九、附则
1.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本标准由生产企业、检验机构和相关部门共同监督执行。
3.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调整。
十、用户指南
1.选择与使用:用户在选择工业用气体氯化氢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规格和质量符合本标准的产品。在使用前,请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安全操作: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应急处理:如发生泄漏或其他紧急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隔离、疏散、通风等措施,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十一、质量保证与持续改进
1.质量保证: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成品检验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2.持续改进:生产企业应定期收集客户反馈和市场信息,对产品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3.技术创新:鼓励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更高效、更环保的工业用气体氯化氢生产技术和产品。
十二、信息反馈与沟通
1.信息反馈: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如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可通过生产企业提供的渠道进行反馈。
2.沟通机制:生产企业应建立与用户的有效沟通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与用户进行交流,了解用户需求,解决用户问题。
十三、标准更新
1.本标准将根据行业发展、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适时进行修订和更新。
2.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对本标准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标准的不断完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