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芒:哲学与生命.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邓晓芒:哲学与生命

记得20多岁的时候,有一次,一位老者听说我在读哲学方面的

书,便告诫我:哲学书是要过了45岁以后才读的。

上星期,我正好过了45岁的生日,自己似乎也差不多要成为“老者”

了。我现在也不光是读哲学书,而且还写哲学书给别人读,那读者,当

然绝不限于45岁之上。

45岁,是人在生命中开始走下坡路的标志,生活渐渐失去了它的新奇

和丰富,人们习惯了在“阴影的王国”中行走。为了“老”得更久一

些,我也像公园里大清早那些老爷爷老太太们一样,开始练上了气

功,与那个未经科学证实的“阴性物质世界”打交道。

虽说在我自己经营的思想园地中,仿佛还是一片阳光明媚,但近年来,

我的确已有了一种像是沮丧、却又不完全是沮丧的情绪在滋长。

20世纪的中国哲学界,思潮起伏,风云汹涌,呈现出一派诱人的壮

观。可是,当一个人真的要去探讨这种思想的“规律”时,便会发现在

表面的热闹底下,其实还沉睡着一个幽静的、从未被触动过的海底世

界,在这里,根本谈不上真正的“发展”,只有一些或并列或交替的

变幻不定的现象不时地浮现到表

面上来。

西方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峙,德国古典哲学的凯旋行进,现代西方

各派哲学长期激烈的交锋和论争,在中国旁观者看来直似天方夜谭。中

国哲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厌恶的已不是某一哲学派别或学说,而是

哲学本身;而这,才显露除了中国哲学的真正面目。

也许,中国人真的只配搞些“应用哲学”之类的玩意儿让人开心,大学

里面的“广告哲学”、“技术哲学”之类的课程肯定会比其他哲学课吃

香。想到黑格尔曾提到连英国人都有“按哲学配方制造”的皮鞋广

告,我们也许还会有一种“无独有偶”的安慰,只是不能为此申请专

利,又将带来一丝遗憾。

然而,在对这些哲学上“学有专长”之士敬而远之的同时,“哲学到底

有什么用”的质问,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将我的一点点傲气打下去,总是

正当我得意忘形、进入角色之际大煞风景。

两年前,当我写那部后来被人称为一枚“苦果”的40多万字的《思

辨的张力》时,曾对一位朋友说,我是想“改变中国人的思维方

式”。话一说出口,心里就发虚。“改变”?你改变得了吗?

中国人就按老的方式思维,你的书根本没人看,更没人懂,奈何?或者

不说“改变”,而说“改进”、“改善”同样也有问题。为什么要改

变?原来的思维方式,怎么就不好了?譬如一头牛,原来一直吃草,你

要“改善”它,给它和汽油,行吗?哪个更“好”?自然还是吃草。改

成喝汽油,就会毁了它。

书出了。我一时间将它视为毫无价值,它既不能改变什么,也不能改善

什么,就像穷山沟里诞生了个既聋又哑的婴儿。只是敝帚自珍的缘故,

我才时不时将它打开,重新咀嚼一番。

既然我为写它,曾导致了我的胃严重的“自我否定”(胃溃疡),它毕

竟是改变了我,使我感到了它对于我的意义和价值,不管对别人有没有

用,它就是我。我实现了我自己,我就是这么个人。

至于别人会怎样说,或是否会有什么人来说一说,这根本没有什么意

思。说了又怎么样?夸奖几句又怎么样?我已不再天真,以为人心那么

容易想通,真正的相通,大半倒在不言之间。

我们这一代人,实在背负着太沉重的负担,或如人们常常带着讥讽说

的,“活得太累”。我们是属于世纪末的一代人,但世纪末还未到临,

我们即已过时,被那些脚步轻快、行动潇洒的后来者远远地抛在了荒芜

之地。

当我们说,我们要“改变”什么的时候,在现代青年看来也许会觉得可

笑,因为我们是认真说的;可是当我们说,我们不再想“改变”什么

时,他们又会觉得迷惑,也因为我们是认真说的。

是的,我们太认真了,所以我们也活得“累”。但我们活得多,活得充

实。不累,怎么能叫做“活”?我们有时也觉得太累了,想稍微休息一

下,但立刻就警醒,倾听,拔起沉重的腿,迈着踉跄的步子前行。因

为,休息即意味着不存在,死亡。

其实,要“改变”什么的想法会使人觉得累,而不想“改变”什么,在

某种意义上会使人觉得更累,因为人失去了生命的支撑点,而要将整个

沉重的自我当作自己个人的责任来独立承担。

他会发现,并没有现成的、既定的支点可以让他去移动地球,必须移动

的是他自己,他必须在一片空虚中由自己去建立支点。他还会发现,在

空虚中建立自己的支点,这对于他个人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正

如一个哲学家没有自己独创的哲学,或一个艺术家没有自己独创的作

品,他就不曾存活一样,哪怕他这时仍会受到众人的夸奖

文档评论(0)

136****59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