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革命兴起.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胡适(1891-1962)字适之北大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有三十六个博士头衔需要注意几个问题:有的谈内容,有的谈形式,有重复胡适文存中的八不主义有的过于偏激如“不用典”反对文人无词,用典故代替遭到朋友反对最激烈广义的典有,如成语,已有普遍性以形式为重点,强调的是形式与内容的并重长期以来,被批评为“形式主义”不彻底的“改良主义”“须言之有物”是谈内容认为“情感”是文学的灵魂“思想”使文学更加可贵(二)陈独秀的三大主义1917年2月,陈发表《文学革命论》策应吾友胡适三大主义是: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比较《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第一,立论的出发点不同。胡重点在反对陈重点在建设上,在为“革命”正名正式提出“文学革命”口号的是陈独秀第二,具体观点有所不同。胡立足于学术陈着眼于政治胡重形式陈重内容胡也谈“情感”与“思想”,但不加解释30年代说道,“不配谈”,因为世界新文艺还未完全进入中国第三,二人的态度截然不同胡因为美国朋友的反对,小心谨慎篇末,谦虚地说:上述八事,……谓之刍议,犹云未定草也。伏惟国人同志有以匡纠是正之。(陈独秀语)“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讨论之余地;必已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在学术上推敲,比较粗糙可能从西方文学史中借鉴而来(三)一场双簧戏钱玄同化同王敬轩,仿照旧文人的口吻,写成一封致《新青年》的信刘半农根据钱的信,逐一辩斥此举引起广泛的重视钱玄同(1887-1939)自称疑古玄同文字音韵学家主张多很极端“桐城谬种,选学妖孽”两个词流传一时,为革命找到了对象**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中国现代史上,存在着两个五四,一个是文化的五四,一个是政治的五四。一、新文化的阵地——《新青年》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1916年,改名为《新青年》它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陈独秀中共早期领导人五四时期的陈独秀最早《新青年》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评论刊物宗旨是鼓吹思想革命是青年的总动员令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内容是反对传统文化,引进西方现代文化陈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提出对青年的六点希望比之为舟车之两轮,若无此两轮则社会无以前进陈独秀把这六条归结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民主Democracy德莫克拉西科学Science赛因斯创刊时,陈独秀一个人唱独角戏创刊号上的文字十之有九由他一人写“通信”也如此1916年,蔡元培到北京大学担任校长聘请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1917年《新青年》编辑部也迁到北京蔡元培对北大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办学方针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开辟了一个良好的言论空间《新青年》得到北京大学文科教员的热捧改为六教授轮流编辑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至此,一校(北京大学)二刊(《新青年》《新潮》)结合《新青年》、北大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新文化运动中出版的部分刊物《新潮》由傅斯年、罗家伦创办后来成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也是《新青年》的一份功劳1917年以前,《新青年》每一期大约印1000份1917年以后,销路增到16000份《新青年》初期不谈政治约定“二十年不谈政治”基于胡适“二十年不谈政治,二十年不干政治”的思想后期,陈独秀开始谈“政治”编委会解散1922年7月,《新青年》终刊二、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内容是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文言与实际生活脱离文言也不是传播新知识的理想工具知识阶层开始思考:梁启超:“言日增而文不增”胡适认为,文言是“半死”的文字犬字是已死之文字狗字是活字乘马是死语骑马是活语胡适批友人胡先驌的词“荧荧夜灯如豆”在美国,又有什么荧荧如豆的夜灯呢“翠衾寒,鸳鸯瓦冷,禁得秋宵几度?”帝王衾瓦,平常人有什么衾瓦?“袅袅余音,片时犹绕柱。”宿舍有柱可绕吗?在生活中,早已使用白话,但没有人

文档评论(0)

金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