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贝多芬说过:“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挫折时,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战胜挫折,享受美好的生活。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一岁半就失聪失明失声,但是她坚强面对厄运,战胜磨难并成为了作家、教育家、慈善家,今天我们来认识她。;作者简介;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1887年3月3日,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莎莉文教会她写字、手语。在莎莉文老师充满爱心的教育下,海伦自强不息,最终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内心充满了对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感激。课文记叙的就是引领海伦·凯勒走向光明,为她“再塑生命”的莎莉文老师的事迹,节选自她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目标;第一部分(第1段):综述莎莉文老师在“我”的一身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第2~13段):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教育情况。
;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第1段中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一天”?;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课文1~5段,作者在莎莉文老师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理解句子含义;分析莎莉文老师与“我”第一次见面时,给“我”布娃娃的目的。;;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凯勒的感受又是如何的?;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立刻伸出双手。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思考:在“重塑生命”的过程中,海伦是怎样表现的?表现了海伦怎样的性格特点?;执著的求知欲;在第11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说明了什么?;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理解“再塑生命”:
表层意思: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深层???思: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海伦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她的人生因此发生了重大转折,生命的意义焕然一新。;小组讨论:海伦成功再塑生命的因素有哪些?;课文最后一段“我”“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的原因是什么?;试谈谈“我”转变前后的不同感受。;为什么作者什么也看不见,却能感受到如此美的世界呢?;热爱生活
敏而好学
坚忍不拔;1.结合课文,写一篇短文,谈谈对“再塑生命”体会。
2.海伦?凯勒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士,像海伦?凯勒这样“身残志坚”的人还有很多。请同学们了解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苦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进行相关资料积累。;海伦在她的名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深情地抒发了她对莎莉文老师的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亲爱的老师。”;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穿棱恍然大悟搓捻不可名状
B.迁徒花团锦簇唯恐期期艾艾
C.企盼美不胜收遨游落英缤纷
D.争执不求甚解惭愧混为一潭;2.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比喻)
B.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拟人)
C.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排比)
D.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3.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x”)
(1)本课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
(2)莎莉文老师喜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启发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
(3)课文中的“我”,一个固执、任性的孩子,如果不是莎莉文老师的帮助,“我”永远不可能走出黑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