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黏液癌病理特点、Gli1蛋白表达及与核磁共振表现的相关性分析.doc

乳腺黏液癌病理特点、Gli1蛋白表达及与核磁共振表现的相关性分析.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乳腺黏液癌病理特点、Gli1蛋白表达及与核磁共振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核磁共振是目前诊断效能较高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且具有无辐射的优势,是临床推广安全且精准度高的诊断技术。近年来,核磁共振广泛应用于乳腺癌诊断中,相关研究指出[1],该诊断技术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因而诊断乳腺癌的效能良好。乳腺黏液癌是较为少报道的乳腺癌类型,目前临床最精准的诊断方式是通过抽取病灶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进而有效地对肿瘤性质、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并还可通过测定病灶组织的Gli1蛋白表达水平方式预测患者预后情况[2-3]。但是病理学诊断属于有创操作,部分患者还是较难接受,因而寻求一个无创且准确率高的诊断方式十分必要。基于此,本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0例乳腺黏液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元线性回顾分析法分析乳腺黏液癌病理分型和Gli1蛋白与核磁共振表现的相关性,探讨核磁共振在评估病理特点和Gli1蛋白表达水平方面的意义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0例乳腺黏液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患者,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9.76±11.37)岁;左侧发病47例,右侧发病43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乳腺活检,具体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局麻后,在超声引导下将空芯针穿刺到乳腺肿块中抽取样本进行检测,为提高样本抽取准确性,根据实际需求每位患者进行2~6次反复抽取,抽取出样本转送至病理科进行观察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Gli1蛋白表达水平测定,具体检测方法:抽取患者病灶组织进行切片观察,应用兔抗人Gli1浓缩型多克隆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进行染色定性,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细胞占比,若占比≥20%表示为Gli1蛋白表达水平呈阳性结果,反之,若占比20%表示为Gli1蛋白表达水平呈阴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核磁共振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应用飞利浦IngeniaAmbition1.5T全数字磁共振机进行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使得双乳自然下垂并防止在乳腺专用的线圈内,先进行常规扫描后注射对比剂进行5个时相动态增强扫描,然后将图像传送到后处理工作站中进行处理,获取肿瘤大小(3cm、≥3cm)、肿瘤形态(类圆形/分叶状、不规则),肿瘤边缘(毛刺、尖锐/清晰、不清晰)、T1WI信号(低、等,混杂高)、T2WI抑脂信号(均匀高、混杂高、等)、内部增强(环形、暗分隔、强化分隔、均匀、不均匀)、TIC曲线(上升型、平台型、下降型)、ADC值(≥1.35×10-3mm2/s,1.35×10-3mm2/s)及有无钙化等表现信息。

1.3观察指标根据乳腺活检结果将90例患者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两组,根据Gli1蛋白表达水平测定分为Gli1蛋白阳性和Gli1蛋白阴性两组,观察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的核磁共振表现和不同核磁共振表现患者的Gli1蛋白表达水平。

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n(%)],应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相关性,检验水准为α=0.05。,即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乳腺活检结果所有患者的病理组织均为半透明胶冻样黏稠物质,镜下观察到癌细胞的体积呈轻微增大形态,可观察到轻度异型细胞,细胞呈乳头状排列或三维立体球团样紧密排列,并可观察到大量的黏液样物质呈湖泊状分布,癌细胞团如小岛形态漂浮在黏液湖上。其中64例为单纯型,病理形态如上所述;26例为混合型,在上述病理形态基础上,可观察到浸润性的导管癌细胞。比较发现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的核磁共振表现发现,单纯型和混合型的肿瘤形态、肿瘤边缘、T2WI抑脂信号、内部增强、TIC曲线、ADC值、钙化等核磁共振表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不同病理分型患者核磁共振表现[n(%)]

2.2Gli1蛋白阳性检测结果通过检测发现,Gli1蛋白阳性患者共52例,Gli1蛋白阴性患者共38例。比较发现不同Gli1蛋白表达水平患者的核磁共振表现发现,Gli1蛋白阳性和Gli1蛋白阴性的肿瘤边缘、T2WI抑脂信号、内部增强、TIC曲线、ADC值、钙化等核磁共振表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不同核磁共振表现患者Gli1蛋白表达水平[n(%)]

3讨论

乳腺黏液癌不是高发乳腺癌类型,因而临床相关报道较少,该类型乳腺癌主要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部位,是一种浸润性的乳腺癌,可根据细胞外黏液的病理特点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两个类型[4]。该类型乳腺癌具有独特的病理学表现,在本次研究中,通过镜下分析患者的病灶组织病理学形态发现,患者病灶组织中存在大量的黏液样物质,且癌细胞团如小岛形态漂浮在黏液聚集形成的湖泊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