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宋元时期的茶文化丨茶史上--第1页
宋元时期的茶文化丨茶史上
中国的唐代是近五千年中气温最为温暖的一个时期,所以,茶树
的栽培北限可以扩展到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一带。但是,到了宋代,气
温要比唐代低2-3℃,因此,南方的茶叶生产优势就更加突出了。宋朝
茶业的发展著重反映在福建茶业的崛起,茶类生产的演变。宋元茶叶
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茶叶生产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且,更具有自己
的时代特色。
1、宋代茶业的发展
茶业重心南移
宋代贡焙从顾渚改为建安,主要是为保证清明前能送到京城,以
赶上皇室的清明郊祭并赐享国戚近臣,而宜兴、长兴的茶树因气温较
低而发芽推迟,很难保证在清明前贡到汴京。欧阳修有诗句说建安三
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正说明建茶萌发时间很早。
建茶作为贡物,最早是从五代闽和南唐时开始的,而且很有地方
特色。根据吴任臣《十国春秋.闽康宗本纪》中记载:通文二年(西元937
年,国人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
命建州制的乳茶,号曰京挺腊茶之贡。……始罢阳羡茶。因而可以
说,贡焙南迁,宋朝罢顾渚紫笋改贡建安、腊面茶,是宋朝沿承南唐
的旧制,是一个历史过程。
宋元时期的茶文化丨茶史上--第1页
宋元时期的茶文化丨茶史上--第2页
随著贡焙的南迁,闽南和岭南一带的茶叶生产明显发展了起来。
《太平寰宇记》中对南方产茶的记载要比唐朝详细和丰富。其江南东
道一节中记载福州土产茶,南剑州土产茶,有六般白乳、金字、蜡
面、骨子、山挺、银字;建州土产茶,……出茶。
这些记载,比陆羽《茶经》中有关南国产茶的资料要详细得多。
这正反映了由於气候转寒,促使南部的茶业,较北部更加迅速地发展
了起来。
宋元时期的茶文化丨茶史上--第2页
宋元时期的茶文化丨茶史上--第3页
茶类的演变
宋元茶叶生产发展中的一个特点,是由团饼为主趋向於以片茶、
散茶的为主。北宋前期,茶叶生产主要是以团茶、饼茶为主,这是属
於紧压茶类,特别是在北苑贡茶中,这类团饼茶的制作技术和技巧,
日趋精湛,不断创新,无论是在外形和内质上,都达到了团饼茶的最
高峰。
由於宫廷用茶要求,煮茶方式和品饮方式与民间乡饮有很大的不
同之处,所以团饼茶在作为宫廷之用时,有其独特的价值。但是,团
饼茶的制作工艺和煮饮方式都比较繁琐,对於一般的普通饮用者来说,
则多有不适合的地方。他们总是希望价值低廉且煮饮方便。於是,在
过去团饼茶工艺的基础上,就出现了蒸而不碎,碎而不折的蒸青和蒸
青末茶。宋朝时,对那些团状、饼状的紧压茶常称之为片茶,而对
那些散状的茶叶,当时又称为草茶,或散茶。
到元代,散茶明显超过团饼茶,成为主要的生产茶类,元代中期
的《王祯农书》中,记载当时的茶叶有茗茶、末茶和腊茶三种。
茗茶就是有的史籍中所说的芽茶或叶茶;末茶是把散茶碾成碎末的
产品,而腊茶则是腊面茶的简称,就是团饼茶。腊茶在元代惟充
贡茶,民间罕之。所以说,在元朝,至少在元朝中期以前,由《王祯
农书》记述的实际情况来看,除贡茶仍采用紧压茶之外,我国大多数
宋元时期的茶文化丨茶史上--第3页
宋元时期的茶文化丨茶史上--第4页
地区和大多数民族中,一般只采制和饮用叶茶或末茶。到了元末明初,
民间止用江西末茶,各处叶茶叶子奇《草木子》。宋元时期的茶类
中,团饼代表著一种传统工艺的产品,而散茶则是一种新兴的产品。
散茶的技术在民间也发展得很快,它与团饼茶的工艺技术,其实是并
行而存在,并行而发展的。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