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定义(definition);呼吸衰竭血气诊断标准:;神经肌肉疾患;(一)气道阻塞性病变
气管支气管痉挛、炎症、肿瘤、异物
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均匀PaO2↓、
PaCO2↑
(二)肺组织病变
肺炎、重症肺结核、肺气肿、肺间质病、ARDS
肺泡减少、有效弥散面积↓、V/Q
失调PaO2↓或/和PaCO2↑
;
(三)肺血管疾病
肺栓塞、肺血管炎V/Q失调
PaO2↓
(四)胸廓病变
气胸、胸腔积液、外伤通气减少
PaO2↓、PaCO2↑
(五)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和呼吸肌疾患
脑血管病变、脑炎、脊髓灰质炎等
呼吸中枢抑制、呼吸动力下降通气不
足PaO2↓、PaCO2↑
;二、呼吸衰竭的分类;;(一)肺泡通气不足;(二)弥散障碍-主要影响氧的交换;气体弥散速度主要取决于:气体分压差;气体弥散系数;血液与肺泡接触的时间;肺泡膜弥散面积、厚度、通透性。;(三)通气/血流(V/Q)比例失调
;13;;(四)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五)氧耗量—氧耗量增加是呼吸功能不全时加重缺氧的原因之一;总结:各型呼衰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四、缺O2和CO2潴留对机体器官功能的影响;;(二)缺O2对心血管、循环的影响;(三)对呼吸的影响;;23;;五、临床表现;(二)发绀
皮肤、粘膜紫绀,以口唇、指甲明显
(SaO2<90%、血中还原血红蛋白>5g%)
;缺O2;CO2潴留;(四)循环系统症状
早期心血管中枢及交感N兴奋儿茶酚胺
心率快、心输出量
皮肤、内脏血管收缩
晚期心率、血压末梢循环衰竭
肺小动脉痉挛肺A压肺心病
右心衰
;(五)消化道及泌尿系统症状
;六、诊断;(一)PaO2
物理溶解于血液中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二)SaO2
单位血红蛋白的含氧百分数,正常值97%
(三)PaCO2
物理溶解于血液中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
常35~45mmHg
(四)pH值
正常血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正常7.35~7.45
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PaCO2↑pH≥7.35
失偿性呼吸性酸中毒:PaCO2↑pH7.35;肺性脑病诊断
1.呼衰基础上出现精神神经症状
2.排除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脑血管意外等
;七、治疗;(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二)、氧疗
;Ⅰ型呼衰
V/Q失调、弥散障碍、氧耗量增加,提高给氧浓度可纠正缺氧
A-V样分流30%,FiO250%,不能纠正
Ⅱ型呼衰:通气功能障碍
原则:低浓度给氧;氧疗方法:
鼻导管、鼻塞、面罩,提倡慢性Ⅱ型呼衰患者长期家庭氧疗(1~2L/min,10h/d)
;吸氧装置
鼻导管或鼻塞:
优点:简单、方便;不影响咳嗽、进食
缺点:氧浓度不恒定;高流量刺激局部鼻粘膜;
FiO2(%)=21+4X氧流量(L/分)
面罩:简单面罩、Venturi面罩
优缺点
;(三)、增加通气量、改善二氧化碳潴留;呼吸兴奋剂使用原则:
必须保持气道通畅。
频繁抽搐者禁用
患者呼吸肌功能正常
不可突然停药
效果好——中枢抑制、通气不足
效果差——换气功能障碍
常用药物:尼可剂米(可拉明)
山梗菜碱(洛贝林)。
;2、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属于呼吸支持技术,通过改善通气、改
善换气及减少呼吸功耗,达到改善缺氧、纠正二氧
化碳潴留的目的。
a.神清合作、血流动力学稳定、不需气道保护、
无鼻面部创伤,能耐受面罩无创通气
b.病情重不能配合,昏迷,呼吸不规则,呼吸道
分泌物多且咳嗽、吞咽反射消失人工气道
c.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