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解码偏差行为初中生背后的信念及策略思考.docxVIP

解码偏差行为初中生背后的信念及策略思考.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解码偏差行为初中生背后的信念及策略思考

?

?

?

?

?

??

?

?

?

摘要:初中生经常会有各种偏差行为,老师们常常疲于应对且不得法,师生关系紧张。本文运用正面管教的理论和工具从心理学的角度解码初中生偏差行为背后的信念,并以笔者的案例来呈现解码线索、策略思考及其意义。

关键词:偏差行为;正面管教;解读

众所周知,初中生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逆反期,期间学生会时不时地冒出各种偏差行为。大部分人都相信初中生的逆反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但大部分人常把他们一切的偏差行为首先归为叛逆期,并没有真正了解初中生,尤其是他们行为背后的信念。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过,丧失信心是所有不良行为的根源。《正面管教》一书中把孩子的偏差行为比作冰山位于水面上的部分,而孩子偏差行为背后的信念是冰山位于水下的部分。当我们看到孩子的偏差行为时,思考冰山下隐藏的信念,挖掘孩子真正的需求——那些助长不良行为的令人沮丧的信念。简·尼尔森从心理学角度采用不同的视角对孩子偏差行为进行解读,明确偏差行为目的的分类,指明解码偏差行为的线索,笔者通过案例来呈现解码过程和相应的策略思考。

1偏差行为目的的分类

根据《正面管教》一书中相关文字和案例,可以明确初中生偏差行为的解码工作就是理解学生偏差行为背后真正的信念,并用合理的鼓励性措施来帮助学生重新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当学生们相信自己没有归属时,他们通常会选择以下四种错误目的行为中的一种: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

错误的行为建立在潜在的信念之上,鲁道夫·德雷克斯找到了以上4种孩子偏差行为的错误目的,后来阿德勒学派的一些心理学家又增加了一个专门针对十几岁孩子的第五个错误目的,即寻找刺激。而经过心理解码,发现“寻找刺激”可以是前四个错误目的(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的其中一个。

2解码偏差行为目的背后的信念及密码

为什么偏差行为的学生需要我们解码其背后的信念呢?所有孩子的首要行为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当他们相信自己没有归属时,他们会感到丧失信心,并且往往会基于四个错误目的之一,以错误的方式(不当行为)来寻找归属感与价值感。简·尼尔森认为,之所以称之为“错误目的”,是因为孩子们错误地相信,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一些常常与它们真正想要的结果相反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但达不到他们想要的归属感,还令大人和自己都失望,并且进入了偏差行为的恶性循环中。因此,当我们在处理初中生偏差行为时,若能进行心理解码——了解并处理孩子背后隐藏的信念,就可以真正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思想,纠正不当行为,改善与学生的关系。

下面借助正面管教的错误目的表,并增加初中生凸显的错误目的——“寻找刺激”来了解其偏差行为背后的信念及密码信息:

行为目的

背后信念

密码信息

寻求过度关注

只有得到特别关注或特别服伺时,我才有归属感。只有大家围着我团团转时,我才是重要的。

A.注意我。让我参与并发挥作用。

寻求权力

只有当我说了算,或由我来控制或证明没有谁能指使我时,我才有归属感。你强迫不了我。

B.让我帮忙。给我选择。

报复

我没有归属感,所以我在伤心时就要伤害别人。没人喜欢我,没人爱我。

C.我很伤心。认可我的感受。

自暴自弃

我没办法归属,因为我不完美,所以,我要让别人不要对我寄予任何希望。我很无助、无能。尝试是没用的,因为我做不对。

D.不要放弃我。让我看到如何迈出一小步。

寻找刺激

我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所以我要找点刺激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你们看看我有多酷。没有人能阻止我,我是不可战胜的。我会给你好看的。这是我唯一能做好的。

注意我,让我帮忙,我很伤心,不要放弃我。(可根据具体感受来对应到以上A.B.C.D其中一种信息)

3解码线索及策略思考

解码的关键是识别学生的行为目的。要理解初中生的偏差行为时出于哪种错误目的,最容易的办法是借助大人自身的感受。这是第一破译工具。当学生出现偏差行为,大人第一时间先用心体会自己的感受。当大人的最初感觉是心烦、恼怒、着急或内疚,那学生的目的很可能是寻求过度关注;当大人的感觉是被激怒、受到威胁、被挑战或被击败,学生的目的很可能是寻求权力;若你感觉到伤害、失望、憎恶或难以置信时,学生很可能是在报复;若你感到无助、绝望、无能为力时,学生很可能在自暴自弃。

当我们明确自己对学生行为的情感反应后,还可以进一步借助学生的反应来理解他们的行为。这是第二破译工具。当我们要求学生停止其偏差行为时,学生的反应通常如下:

寻求过度关注:暂停一会,很快又回到老样子,或做出另一种引起你关注的行为;

寻求权力:继续偏差行为,加上言语顶撞,有过之而无不及。表面屈从但不服气,消极对抗。通常会升级为双方的权力之争;

报复:以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或伤害你的话来反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18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