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南华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综述报告
题目50m3液氨储罐设计及温控系统设计
学院名称机械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冯小康
职称教授
班级过控1102班
学号20114420226
学生姓名刘洪
2015年4月23日
1.本设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液氨主要用于生产硝酸、尿素和其他化学肥料,还可用作医药和农药的原料。
在国防工业中,用于制造火箭、导弹的推进剂.
可用作有机化工产品的氨化原料,还可用作冷冻剂.
NH3分子中的孤电子对倾向于和别的分子或离子形成配位键,生成各种形式的氨合物。
如[Ag(NH3)2]+、[Cu(NH3)4]2+、BF3NH3·等都是以NH3为配位的配合物。
液氨是一个很好的溶剂,由于分子的极性和存在氢键,液氨在许多物理性质方面同水非
常相似。一些活泼的金属可以从水中置换氢和生成氢氧化物,在液氨中就不那么容易置换氢。
但液氨能够溶解金属生成一种蓝色溶液。这种金属液氨溶液能够导电,并缓慢分解放出氢气,
有强还原性.例如钠的液氨溶液:金属液氨溶液显蓝色,能导电并有强还原性的原因是因为在
溶液中生成“氨合电子”的缘故.例如金属钠溶解在液氨中时失去它的价电子生成正电子:
液氨加热至800~850℃,在镍基催化剂作用下,将氨进行分解,可以得到含75%H2、
25%N2的氢氮混合气体。用此法制得的气体是一种良好的保护气体,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半
导体工业、冶金工业,以及需要保护气氛的其他工业和科学研究中.
2。本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液氨储存是液氨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对液氨接收站或调峰型液化工厂来说
占有很高的投资比例,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大型常压液氨储罐设计和制造.阿尔
及利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等液氨输出国和英国、法国、日本等输入国都建有大量大型常压
液氨储罐。目前液氨在亚洲应用量最大,占全球78%,其中日本应用量占全球62%.储罐形
式取决于容量大小、投资费用、安全因素及当地的建造条件等.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有能
力和技术建造大中型常压储罐。
2。2国内研究现状
近几年,我国液氨市场发展迅速,产品产出持续扩张,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液氨产业向高
技术含量产品发展,国内企业新增投资项目逐渐增多,投资者对液氨市场的关注越来越密切,
这使得液氨市场推广策略与营销渠道开发的研究需求增大,系统的市场调研成为企业了解液
氨市场的必要手段。
3。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储罐检验中经常发现的危险性缺陷包括:焊接造成的热裂纹、冷裂纹还有延迟裂纹;热
处理措施不当造成的再热裂纹;制造过程中形成的原始埋藏面型缺陷(包括埋藏裂纹、未焊
透以及未熔合);介质作用形成的应力腐蚀裂纹(包括含湿硫化氢介质的、氨介质的和氯离子
作用下的应力腐蚀裂纹);氢鼓包等。
4。本设计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方法
本设计首先从研究液氨的特有性质入手,对液氨进行结构设计、强度校核以及温度控制
系统设计。
卧式储罐主要由壳体、管法兰接头、人孔接管、安全阀等组成。在结构设计,强度校核
过程中,关键是合理选取储罐的设计压力、充装量的确定、考虑HS应力腐蚀、管法兰的设
2
计、安全阀截面积计算。在温度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由于整个液氨卧式储罐盛装的是易燃、
易爆介质,对于安全放火要求很高,因此,使盛装液氨的容器温度压力不致升得过高,是防
止事故产生的最关键的因素.此设计正是通过由这些部件失效可能引起的突发事件等多角度
考虑,预防系统发生故障、失效,提高储罐的安全性、可靠性来进行设计的。
5.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