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桂花单离香料(超临界二氧化碳塔板式萃取
分离法)》编制说明
桂花系木犀科木犀属,属于常绿阔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种,
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极具观赏及工业经济价值的植物。其品种极
为繁多,已知的桂花品种多达157种,主要分为金桂、银桂、
丹桂、四季桂等四个种群。桂花因其独特浓郁且迷人的幽清酮
甜香气,常被提取为桂花精油,浸膏或净油,用以作为高档天
然香料和食品用香精。
据文献记载,桂花含有100种以上的挥发性呈香物质,大
致可以分为萜烯类、醇类、酯类、醛类、酮类、呋喃类等。顺
/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类)、紫罗兰酮及其衍生物、紫罗
兰醇及其衍生物等是香气的主要成分。
然而桂花的花期较短,品种复杂繁多,再加上提取工艺的
差异,导致桂花提取物的品质良莠不齐。市售的桂花精油香气
差异甚大,而且大多数没有桂花本身的香气。如何保留桂花原
有的香气、稳定产品的品质,是本项目的主要目的。
超临界CO流体技术是是一种惰性、无毒、环境友好的加2
工技术,超临界CO有着很好的亲脂性能,工艺处理温度低,2
无氧氛围能防止香味物质被氧化分解,是目前提取桂花精油最
理想的工艺。但传统的超临界CO萃取法得到的产物是多种物2
质的混合体,且萃取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从而导
致萃取得到的精油中混杂着较多杂质,浓缩倍数不高,产物存
在有机物质残留等问题。超临界CO塔板式萃取分离法是基于2
超临界CO萃取基础上的精制分离方法,精制分离在塔内进行,2
萃取物与二氧化碳充分混合均匀,有助于分子扩散分离,使产
物的浓缩倍数得到提高,为后端的精制工艺简化了步骤。而且
生产过程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有效地解决了有机物质残留的
问题,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生产技
术,通过该技术生产出来的桂花单离香精品质更优,纯度更高。
国内现行的与香料有关的产品标准有国家标准《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食品用香料通则》(GB29938-2020)、《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桂花净油》(GB1886.265-2016),
这两个都是食品用香料标准;还有《香料第1部分:顺式-3-
己烯-1-醇乙酸酯(乙酸叶醇酯)》(GB/T32090.1-2015)、
《香料第2部分:顺式-3-己烯-1-醇(叶醇)》(GB/T
32090.2-2015)、《香料第3部分:l-香芹酮)、《香料第
4部分:2-甲基丁酸乙酯》(GB/T32090.4-2015)系列国家
标准,《香料罗汉果浸膏》(QB/T4810-2015)、《香料四
氢芳樟醇》(QB/T4806-2015)等十几个行业标准,但桂花单
离香料的产品标准目前尚处于空白状态。使用超临界CO萃取2
法制备产品的有地方标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超临界CO萃2
取枸杞籽油》(DBS64/412-2016)、《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沙
棘籽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DBS63/0004-2022)等,
未查询到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塔板式萃取分离法提取香料的
相关标准。
一、任务来源
普萃超临界(广东)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立足于中国,
面向全球的国际化纳米颗粒装备技术公司,掌握全球最先进的
超临界流体制粒和结晶产业化技术。该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超
临界流体技术,能对桂花进行更好的提取加工,对桂花的有效
成分进行更好的保护和富集。基于对超临界工艺及整体装备工
艺的推广,提高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初衷,为国家装备制造及工
艺设计的新质生产力发挥企业家的精神和作用,普萃超临界
(广东)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决定联合华彬力美科技(湖北)有
限公司、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广东省粤科标准化研究
院、广东省质量协会等单位共同制定团体标准《桂花单离香料
(超临界二氧化碳塔板式萃取分离法)》。
二、编制原则
1、遵循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
2、格式上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
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进行编写;
3、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与其它相
关标准相协调;
4、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必要的试
验验证工作,确保技术指标科学、合理。
三、编制过程
(一)第一阶段:成立标准起草组,开展预研工作
1、成立由普萃超临界(广东)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_MYQY 006—2024 企业应急安全体验培训规范.pdf
- 低压直流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评价技术规范.docx
- 《冰鲜大同黄花加工技术规程》.pdf
- 《企业ESG报告鉴证指南》.pdf
- 《企业ESG报告鉴证指南》编制说明.pdf
- 《三角梅耐盐雾栽培养护技术规程》.pdf
- 《危险废物采样检测贮存及信息入库技术规范》.pdf
- 《危险废物采样检测贮存及信息入库技术规范》编制说明.pdf
- 《医疗器械用硫酸软骨素》.pdf
- 聚(4-甲基-1-戊烯)中空纤维膜布.pdf
- TCSTM-《电站用镍基耐热合金C-HRA-2无缝管》.pdf
- TCSTM-《绿色低碳产品评价规范 水泥混凝土制品》.pdf
- TCSTM-《民机用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pdf
- TCSTM-《输送管全尺寸应力腐蚀试验方法》.pdf
- TCSTM-《无缝钢管自动超声检测设备性能评价方法》.pdf
- TCSTM-《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挤型材 —用双锥形试样测定拉伸性能的试验方法标准》.pdf
- TCSTM-TCSTM《电催化还原CO2制备CO、合成气技术》.pdf
- TCSTM-TCSTM《电站用镍基耐热合金C-HRA-3无缝管》.pdf
- TCSTM-《建材产品减碳量评估技术规范 室内用地面铺装材料》.pdf
- TCSTM-《绿色低碳技术评价规范 烧结烟气内循环技术》.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