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指南村特色村基础材料.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景区概况

太湖源生态景区所在的原临目乡位于临安市西北,东经118。5′~119。52′,北

纬29。56′~30。23′。北界浙江省安吉县,东接石门乡和扬岭乡,南靠青云镇,西

临东天目乡和天目乡,距临安市区约20千米,距杭州市60千米。境内山势延绵,山峦起伏,

全乡海拔均在300米以上,1000米以上山峰10余座,最高点为与东天目山相邻的东天目山

山顶,海拔1479米。

临目乡区域范围共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总户数1037户,人口3835

人,平均每平方米千米仅49人。山林总面积亩,人均27亩,实有耕地面积1591亩。1998

年全乡人均年收入3639元。目前该乡仍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以竹、木生产为主,为浙西茶

叶、笋干、鲜笋、山核桃的主产地之一,并有品质优良的高山蔬菜基地,极少工业阻碍,仅

有少量的家庭织布和木粉加工。全乡丛林覆盖率%,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溪水清澈,鸟语花

香,具有良好的生态旅行资源,1997年被列为浙江省“生态示范乡镇”。

以龙须峡谷为核心的太湖源生态景区由五个风光小区组成,即龙须峡谷景片、指南天池

景片、白沙听涛景片、东坑碧溪景片和横渡峰林景片。景区总面积为平方千米,外围爱惜区

面积约52平方千米。景区内的自然山水风光得天独厚、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其

峡谷风光、急流飞瀑、山乡风情均对游客组成壮大的吸引力,是开展生态旅行的理想之地。

二、风光资源与自然生态环境形成的基础

(一)自然基础

临目乡地质上位于杨子准地台南缘钱塘凹陷褶皱带,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曾发生过两

次海浸和强烈的褶皱、断裂和岩浆喷发进程。尤其在距今亿年的燕山运动,断陷作用显者,

火山活动强烈,喷发出大量的酸性和中酸性岩浆,形成了山脉的主体。岩石种类很多,要紧

有流纹岩、流纹斑岩、熔结凝灰岩、晶屑熔结凝灰岩。区域地质构造褶皱、断裂明显,后

期受火山活动阻碍,地层被强烈切割、褶皱变形,初步形成了中山—峡谷的大体地貌类型。

全县境内1000米以上山峰达五十座,临目乡境内有10余座。

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河流侵蚀堆积和农耕区地形塑造的阻碍,景区内形成地形破碎、

地貌类型多样的特点,中山、中低山、高丘、底丘、岗地等兼而有之。另外,在地貌发肓进

程中有间歇性不等幅抬升的特点,造成中山山原和齐平山顶等古剥夷面(如平顶山、指南天池)

的存在和河谷阶地的发肓。以上些组成了景区风光资源多样性和专门性的地质地貌基础。

临目山区地属亚热带气候,因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丘陵山区北缘,北亚热带南缘,其气候

具有丘陵向平原,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特点:季风强盛、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

适宜。景区年均气温°C,最冷月平均气温为°C,最热月平均气温为°C,全年≥10°C积

温°C,无霜期234天,全年日照时数在1800~2000小时之间,年降水量为1800mm左右,

局部地域在2000mm以上,如省内闻名暴雨中心市岭一带年均降水量在2100mm左右。景区内

气候呈现“冬无酷寒、夏无盛暑”的特点,另外,内于景区所在地域平均海拔较高,再加上

森森植被的“林荫效应”,因此景区内气温比市区平均低3~4°C,具有显著的避暑消夏功能,

为开展丛林、峡谷生态度假旅行制造了良好的气候环境。

在构造、岩性和地形的阻碍下,整个县境水系发肓,呈树枝状散布。景区内两条要紧溪

流东坑溪和两坑溪汇合形成东苕溪的主源南苕溪,南苕溪自西向东流经横溪、临安、青山至

余坑境内与中、北苕溪汇入东苕溪,东苕溪北上湖州与西苕溪汇合注入太湖。因此,发源于

景区内主峰马尖岗(海拔米)的西坑溪不仅是南苕溪的主源,也是太湖水的源头之一。

由于地形破碎、切割强烈和间歇性不等幅抬起伏降运动等缘故,造成景区内水文形态十

分丰硕,峡谷湍流、高山飞瀑、深潭、跌水、水漈等兼而有之,成为一项重要的风光资源。

景区内的土壤属于亚热带黄、红壤类型,以黄红泥属和黄泥土属为代表,一样土壤层土

体较疏松、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很适宜林木的生长,对植树造林十分有利。

景区内植被良好,丛林覆盖率达到%;有较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植被,尤其是指南村拥有大片的

古树名木,树龄在200~900年之间,组成景区的一大特色景观。

依照中国林科院的调查,临目乡发觉种子植物139种、580属、1016种,其中国家二级

珍稀濒危植物6种(银杏、金钱松、鹅掌楸、杜仲

文档评论(0)

百分卷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