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2课时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和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教学难点】
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核心素养】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节课,是一个新知课。在前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观察物体的位置和形状,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年龄为11-12岁,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流程
游戏链接,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古诗设疑,生活情境常识提问,营造探究环境,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一、品读古诗,引入课题。
1.同学们积累了很多的古诗,谁记得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鹊楼》,齐读。
2.诗人为什么说“欲穷千里目”须“更上一层楼”?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范围,从数学的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观察的范围》
二、结合情境,引发探究。
(出示大屏幕)有一只小猴子经过果园外,它闻到果园里飘来一股股的香味,可是前面有一堵墙,什么都看不到,真着急呀,没关系,爬树可是它的强项,爬到旁边的树上去看一看吧。
学习任务一: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通过设疑,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走入创设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小猴子看桃子的范围,抽象出点、线和区域,动手画出小猴子分别在A、B、C三点所能看到桃子的范围,感受到站得越高,看到的范围越大。】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介绍小猴爬树向墙内看桃子。
讨论:小猴在A点、B点、C点哪一点看到的桃子最多?
2.引出问题。
小猴在A处时能看到哪些桃子?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活动一:想一想,画一画。
问题1:小猴在A处时能看到哪些桃子?
将小猴的眼睛(即位置A)和墙头的位置(挡住它视线)都看作一个点,过这两点连线,并延长至地面于A’处。AA’就是小猴子的视线。靠墙的区域小猴看不到,这里是小猴的视线盲区。
问题2:小猴在B处、C处能看到离墙最近的点在哪里?
(1)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交流如何找到视线盲区。
在B处:将小猴的眼睛(即位置B)和墙头的位置(挡住它视线)都看作一个点,过这两点连线,并延长至地面于B’处。
在C处:将小猴的眼睛(即位置C)和墙头的位置(挡住它视线)都看作一个点,过这两点连线,并延长至地面于C’处。
思考:小猴在A、B、C处时,看到的桃子数量有什么变化。
师生小结: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观察点越低,观察的范围越小。
(1)线不会拐弯,都是直的。
(2)小猴子爬的越高,看的范围越大。
学习任务二: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设计意图:充分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职系。通过客车由远及近行驶、路灯影子的变化等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观察的范围随一些因素变化而变化及其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活动二:摆一摆,画一画。
问题1:客车在公路上行驶,当行驶到位置①时,司机能看到建筑物B吗?
(1)学生借助3个高矮不同的物体,通过操作感受看到建筑物B的变化。
(2)学生通过画一画,把司机和建筑物A上端分别看作点,过这两点画线,并延长到建筑物B,建筑物B上面的部分是司机在位置①时可以看到的。下面部分看不到,因为被建筑物A挡住了。
问题2:客车继续向前行驶,当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能看到建筑物B吗?
学生独立尝试并交流。司机行驶到位置②时,看不到建筑物B了,因为被建筑物A挡住了。
师生小结:距离越远,盲区就越小;距离越近,盲区就越大。
三、联系生活,感受新知。
举例生活中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变化。
(1)夜晚路灯下同样长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它的影子越短;离路灯越远,它的影子越长。
(2)站在楼层高的地方比站在楼层低的地方向外看到的区域大。
学习任务三:达标练习巩固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看一看、画一画、用一用等探索活动中分别经历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1.坐在二楼的笑笑能看到一楼的淘气吗?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单元测试)三年级数学上册(A3版)(北师大版).docx
-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单元测试)三年级数学上册(A4版)(北师大版).docx
-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复习课件)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pptx
- 第二单元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大单元教学解读)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docx
- 第二单元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二年级数学上册(A4版)(苏教版).docx
- 第二单元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复习课件)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pptx
- 第二单元第1课时 初步认识多边形 (大单元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docx
- 第二单元第1课时 初步认识多边形 (教学课件)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pptx
- 第二单元第2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大单元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docx
- 第二单元第2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件)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