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内部治理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docx

加强内部治理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加强内部治理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

?

?

张燕敏

一、绪论

1.研究背景。滴滴出行是国内网约车平台的龙头,但其因侵害乘客权益的恶性事件饱受争议,2018年相继两起滴滴顺风车遇害事件,引起了群众信任危机,在相关报道和声明中,可以看出滴滴出行内部治理存在问题,内部治理是实现公司价值增值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以滴滴出行为例提出加强内部治理审计,帮助滴滴出行改善公司治理状况。

2.研究意义。内部治理审计在我国发展不够成熟,近几年才开始意识到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将其提升至公司治理的角度,进行内部治理审计,内部审计可以对公司治理有效性進行评价并提出整改意见,促进治理更加科学化。滴滴出行成立以来一直忙于扩大市场份额,组织机构不完善,公司治理也缺乏有效性,因此对其进行内部治理审计研究,以期对其他网约车平台形成借鉴意义。

二、文献综述

从各个层面将治理审计分类,在治理层面公司治理审计分为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相结合的治理审计,按照审计的主体,又分为内外部治理审计(李维安和程新生,2002)。对英国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发展史上三个里程碑意义的报告进行分析,对我国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提出建议,推动内向型管理审计由强化控制向风险管理发展(王光远和刘秋明,2003)。传统内部审计定位于内部控制之下,随着社会发展,现代企业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现代内部审计要上升至治理层次,并划分为战略管理审计和业务管理审计(张伟,2004)。现代化企业对公司治理要求加大,企业内部环境不断变化,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目标与公司治理目标相同,内部审计整体发生变化,以风险为基础的治理型内部审计开始出现(傅黎瑛,2006)。以委托代理理论对治理型审计提供理论支撑,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本质都是促使委托代理双方利益的最大化,是两者的共同需求(孙立,2009)。从全球视角对治理审计进行研究,以组织治理为切入点,强调公司治理审计的重要性,从角色定位、管理层支撑和法规授权三个方面提出克服治理审计潜在问题的方法(2016,曾繁荣)。对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审计分析,从四个方面完善治理审计,以内部审计为出发点,向管理与战略审计延伸;由经济责任审计向管理责任、治理绩效审计延伸;重视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保证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王相林,2019)。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网约车行业起步晚发展快,公司治理不完善,本文以滴滴出行为例,对其公司治理现状与内部治理审计的构建进行分析与研究。

三、滴滴出行治理现状

通过文献资料和相关报道的查阅,对乘客安全息息相关的四个方面的治理现状进行以下分析,帮助其完善相关的内部治理审计,改善公司治理状况。

1.内部控制不完善。(1)控制环境。滴滴出行是一个年轻的公司,其成立后的重点一直是扩张、占据市场份额,忽视了公司治理的重要性,这几年滴滴出行治理不当的后果也开始形成反噬,引起了大众和政府的信任危机。(2)控制活动。滴滴出行对司机的控制力度薄弱,事前对司机准入制度不严格,事中控制不力,事后轻视乘客反馈,不对司机采取实质性措施。(3)信息与沟通。外包的客服是一大弊端,拥有较少权限,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对紧急情况有加急按钮,但据内部人员透露,每天加急比例要低于10%,否则会扣钱,乐清女孩遇害案中,客服没有及时回复有效信息,导致错过最佳时间。滴滴忽略客服的重要性,作为连接平台与乘客的纽带,客服可以收集乘客意见,借此加强对司机的监管,改善服务质量。(4)监督。滴滴的监督流于形式,监督部门几乎没有实质性作用,滴滴也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对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缺乏对日常运营活动与专项活动的监督。

2.战略管理不当。顺风车业务有盈利,为追求上市,提高估值缓解亏损,滴滴主打社交化吸引司乘人员,宣传用语上打着情色擦边球,给顺风车车主很大的自主权,这样注重社交忽视安全的战略行为,埋下了安全隐患。滴滴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和资本收益,没有结合实际对战略的实施与结果进行分析反馈,程维、柳青在道歉信中提到,“滴滴不再以规模和增长作为公司发展的衡量尺度,而是以安全作为核心的考核指标,组织和资源全力向安全和客服体系倾斜”。滴滴应注重战略管理。

3.风险评估缺失。轻视客服的重要性,客服与平台形成信息孤岛,对不良司机的投诉,平台不了解不作为,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行凶的动机,同时平台也多次拒绝数据接入接受监管。滴滴存在不少无资质网约车,因此不肯提供详尽的驾驶人员和运营车辆数据,导致交通执法部门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执法。

4.社会责任。滴滴并没有实现“让出行更美好”的承诺。为了盈利不在乎乘客感受,客服在乘客打出“救命”后,依旧无动于衷请示领导,只能说滴滴企业文化出了问题。滴滴的错在于麻木滞后的客服系统,毫无底线的价值观,对司机的宽松放纵,

文档评论(0)

134****43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