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地方学院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守正与创新研究.docxVIP

融媒体时代地方学院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守正与创新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融媒体时代地方学院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守正与创新研究

?

?

?

?

?

??

?

?

?

摘要:融媒体时代,传播技术、传播生态剧变,为地方学院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带来全新的课题。只有正确认知融媒时代的传播新生态,结合地方学院自身特点,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上既要守正,遵循新闻传播教育的基本规律,也要创新,筑就学生宽厚的文化底蕴、夯实学生的全媒体素养、提升学生实战实践能力,才能培养扎根于中下层的新闻传播骨干人才。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地方学院;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守正创新

自2005年蔡雯在一次与美国密苏城新闻学院教授的对话中首次提出“媒体融合”后,我国学界和业界对于“媒体融合”概念的认知和实践正式开启。从最开始的概念引入到国内的学术研究,再到业界实践,尤其是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上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的重要讲话,中国的传媒业已真正开启了“融媒体时代”。“融媒体强调在社会大环境中,媒介之间以及人与媒介之间的关系作用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是传播史上最具社会影响的、独特的媒介传播形态[1]”,媒介融合理论和全媒体传播技术是新时代传媒人正在理解、接受并不断推进的核心要义。基于这种传播理念、传播格局和传播手段的急遽演进,新闻传播教育和人才培养势必做出重大的改变,如此才能实现业界的需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处于相对平衡的共进共变的稳定形态,确保我国新闻传播业在人才资源上的需求侧与供给侧上的供需平衡。

于我国地方院校新闻传播教育和人才培养而言,传媒生态与传播格局的突变带来的冲击和压力无疑是最巨大的:一是相对于中央部属高校和省属重点大学而言,地方学院在师资、资金、科研与教学平台、技术设施,以及生源的进出口渠道等诸多方面有着明显的差距,无法及时和有效地应对传媒业界的风云突变;二是地方学院在教育教学理念、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上的瓶颈也制约着其应对外界变化的能力。因此,地方院校的新闻传播教育和人才培养如何跟上传媒业界的发展节奏,如何不与更高层次的高校人才培养重叠且保持自身独有的特色,如何让自己培养的新闻传播人才能与国家对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相适应,这些问题必须面对,也急待解决。

一、求变先知变:正确认知融媒体时代的传播新生态

对地方学院而言,要培养能适应时代变化且具有自身特色的新闻传播人才,更需正确认知和准确把握当下传媒发展的传播新生态。这里面有三大变体值得关注与思考:一是核心重置。传播的重心在主体上发生颠复性变化;二是技术速变。传播手段与技术日新而新,令人惶惑;三是用户偏向。用户对信息的索取由简单而至复杂。这几大关键变体的存在,是影响融媒体时代新的传播生态的重要推手,也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适应时代需求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

1.核心重置。拉斯韦尔程式中阐述的五大传播要素中,其中最核心的份属传播媒介。这一传播主体决定了传播的形式、传播的对象与传播的内容等,是传播过程中最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在传统媒体时代,传播媒介的掌控和传播内容的选择均具有较强的控制性,个体的声音需要经过相应的把关才能对外传播。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加之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一夕之间人们发现,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传播者。传播媒介的内涵得以重新定义,传播主体核心重置,推动了传媒生态的变化,构建了全新的传媒生态环境。这种划时代的变革,让教育者不得不重新审视新闻传播教育的固有范式,新的思考、新的探索、新的实践势在必行。

2.技术速变。从上世纪末端到现在,传播技术的发展最令人惊叹,而且这种技术突破带来的影响是全球性和全民化的。传统的定点、定量和定性的信息传播模式已不再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再到今日的融媒体,概念上的变化昭示的是传播行为的变化,“融媒体涉及和依赖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和应用,在重构社会生活的同时,亦颠覆着媒介信息产品的生产传播模式,塑造着新的传媒形态”[2]。这一变化映射到新闻传播教育和人才培养上,就是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必须做出调整或者重新理顺的主要原因,也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需要做出的革命性改变的关键。

3.用户偏向。与传统媒体时代或早期互联网时代受众获取信息偏向受限不同,融媒体时代受众信息获取上,在信息内容、获取渠道等方面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爱好和便利来进行选择。因此,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无论官媒还是私媒,在信息传播当中都要考量用户的来源,思考用户的偏好,从信息内容和信息获取等方面最大限度服务用户,保持用户的强黏性,才能获得更优质的发展。这种用户有选择空间而形成的获取信息偏向,无疑带来传播学上的思维变革。新闻传播工作者不得不考虑“我所发布的是不是

文档评论(0)

159****42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