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论发展嬗变的三维向度分析.docxVIP

生态理论发展嬗变的三维向度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生态理论发展嬗变的三维向度分析

?

?

叶芬梅+吴亚琼

摘要:生态理论历经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以及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嬗变。聚焦生态理论发展嬗变问题,针对当前生态危机的现状,考虑生态理论对于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指导性功能,重点从理论基点、现实认知和实践落点三维向度分析生态理论的异同,进而探讨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研究有利于促进生态理论与生态环境治理具体措施之间相互融合,为制定适应新时期生态治理难题的政策与措施奠定新的理论基础,对丰富生态治理理论和指导生态危机实践,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生态理论;发展嬗变;三维向度;生态马克思主义

:A81文献标志码:A:1002-2589(2016)11-0032-04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秩序逐步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这给新时期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带来了稳定的现实基础。然而,由于对生态理论理解的不一致导致生态治理方针政策方向不明确、措施缺乏有效性等消极因素,也导致生态环境的好转迟缓。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增进、经济水平的持续提高,使得生态危机的解决问题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而厘清生态理论脉络,将科学的生态理论融入当前的生态治理决策制定的过程中是我国解决生态危机这一问题所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现有的关于生态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将以往的生态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其中一种生态理论的优越性,例如吴仁平教授的《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走向理性的人类中心主义》就是将两种人类中心主义进行系统地比对分析,强调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先进性,两种人类主义的特征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但没有突出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及其与现实政策制定之间的冲突。此外,也有将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进行理论比对的,例如熊玲在《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中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思想应该成为完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资源之一。”[1]31-33强调了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性,这一思想对于新时期生态治理理论的制定具有很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然而将历史上所有的生态理论进行三维向度的对比分析研究的成果甚少,也鲜有从三种生态理论与生态马克思主义进行比较角度分析得出生态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的超越与发展的研究成果。

生态理论历经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嬗变,理论的产生首先来自于对现实发展的叩问,进而基于不同的理论假设提出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形成了对现实问题的不同解决路径。基于此,本研究从理论基点、现实认知和实践落点三个向度,以人与自然及其关系为核心要素分析比较生态理论的发展嬗变及其不同,有助于进一步增进对生态理论的认知与运用(如图1所示),充分发挥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为当前生态治理提供可供选择的方向。

一、理论基点向度分析:人与自然及其关系的定位

生态理论的形成是将对生态现实的理解和当时生态的需求进行凝结,这种凝结的基点就是对人与自然及其关系的定位,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势必会形成不同的生态理论,本节从理论基点向度,分析每一种生态理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进而厘清不同生态理论的不合理性以及进步性的理论因素,为解决生态危机在实践中的困难提供理论支持。

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坚持以人类内在价值为尺度,坚持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的价值原则,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坚持二维对立思维。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否认自然界中其他一切存在物的内在价值,将人类作为一切事物的唯一价值尺度,立足于人是主导的思想,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利用与被利用、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即对古代宇宙人类中心主义、中世纪神学目的论的人类中心主义和近代盲目强化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统称)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普罗泰戈拉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2]54,这是关于人类中心主义最早的表述,表明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将人作为唯一尺度的中心思想。近代以来,人的主体性地位逐渐凸显,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欲望越来越强,正如笛卡尔所说:“借助实践哲学使自己成为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2]23119世纪后期,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达到顶峰。传统人类中心主义者们普遍认为,自然界自身不存在内在价值,动物与植物都是满足人类需求的工具,人类社会中的人类个体可以为了自身的一切生存需求向自然索取,他们坚持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曾有西方学者这样评价这种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认为人类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生命以及评判一切事物都只从人类的角度出发的思想。”[3]1-31由此可见,在人与自然及其关系的定位上,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类是宇宙中最重

文档评论(0)

159****12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