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
??
晚唐五代时期佛教僧人女性随侍问题研究
以敦煌壁画和绢画为中心
?
?
?
?
?
??
?
?
?
[摘要]从敦煌地区的古籍文献及图像资料中均能找到晚唐五代时期僧人随侍现象的端倪。本文通过史料与图像二者之间的比对、联系,对出现的女性随侍的身份、地位等问题进行考证探究。
[关键词]晚唐五代;佛教僧人;敦煌图像;女性随侍
[中图分类号]K203[]A[]1005-3115(2016)12-0023-02
晚唐五代时期,在佛教世俗化的影响下,僧人随侍现象已经不再拘泥于寺院僧职的狭隘范围内,而是逐渐转向僧人世俗家庭的生活中。敦煌文书中有多处记载关于僧人与世俗家族共同生活的事例以及僧人收养养女、蓄养奴婢的现象。如P.3410《沙州僧崇恩析产遗嘱》提到僧崇恩收养有养女娲柴。敦煌文书中出现的“净人”、“白徒”就是指寺奴性质的随侍。那么,敦煌文书中所记载的养女、女婢等身份之人与敦煌图像中出现的女性随侍二者之间有何联系,女性随侍是否真实存在?这一问题对于深入研究佛教世俗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敦煌图像中的女性随侍
晚唐五代时期的敦煌图像中存在多处僧俗共存于高僧日常修习佛法的场景。莫高窟第17窟为洪辩影窟,北壁建有长方形禅床式低坛,坛上塑洪辩泥像,北壁上画有菩提树,树枝上挂净水瓶、挎袋,以示洪辩在菩提树下坐禅,菩提树左侧画比丘尼一,双手捧持对凤团扇。菩提树右侧画近事女一,一手持杖。①这身俗装女像,身着圆领缺胯长衫男装,头绾双髻,腰束带,左手执巾,右手持杖。这一女作男装在此出现,后文会作简要探究,此处不赘述。但把菩提树右侧女像称为近事女似有不妥之处,推断当是寺婢性质的俗家女子。
另,莫高窟第139窟,是河西都僧统阴海晏的影窟,位于第138窟前室北壁,坐北朝南。窟内塑禅定佛一身(清修),壁画上画七佛趺坐像,窟内北壁背景东侧绘比丘尼,双手持杖;西侧绘近事女(面部毁),梳两个小抓髻,用红丝带扎起,身穿男式衣服,一手持巾,一手持净瓶。②这里同17窟一样,仍然出现一俗一尼的形象,这里俗装身份的女子从发髻上看应为侍婢身份,“近事女”一词并不十分准确。
又如,莫高窟第137窟,五代时修建,宋时重修,洞窟为覆斗形顶,北壁塑禅定比丘一身(残),壁画屏风二扇,一扇画沙门经行山间,一扇画沙门对石灯宴坐。西壁屏风一扇,画一沙门,一近事女经行山间。东壁画屏风一扇(残),存芭蕉、瓶、盆等物。此窟坐北朝南,原为五代一影窟,后重修第136窟时被毁大半。③这一洞窟形象地表现出了这位比丘日常修习佛法的场景,有随侍服侍左右,其中女尼应为等级较低的沙弥尼或者僧官一类。
再,位于第444窟前室北壁的莫高窟第443窟,为公元976年敦煌三界寺等僧众对444窟[来自WWW.]进行重修,并在前室北壁修建某位高僧的影窟(第443窟)。窟内只有一方形佛床,塑像现已不存在。北壁画有菩提树,树上挂有净瓶和挂包,左右两侧壁画有侍童、供养比丘和供养人像。④从这里所画的侍童中可以得到两个认识:一已经存在僧人将幼童收养为子女或者私蓄为奴婢的现象;二这里的侍童虽辨别[来自www.lW5u.coM]不出性别,但也可以知道已经是作为随侍身份出现了,应该等同于文献中的“侍人”、“净人”的性质。
同时,从供养人像也能看出僧人蓄养奴婢的现象。蓄奴现象较多出现在生活比较富足和安逸的僧尼家中。如MG.1778绢画十一面观音菩萨图,下部供养人画像,右侧画一比丘像,身后立一小比丘尼像。⑤Ch.lv.0015绢画《水月观音像》,供养人画像右侧为一尼像,其身后亦立一小尼像。据沙武田先生考证,小尼像很有可能是两名尼僧生前的奴婢侍从。⑥可见,生活相对富足的僧人已经有蓄奴行为。
另外,甘肃省博物馆藏敦煌藏经洞绢画淳化二年《报父母恩重经变》,供养人为一比丘尼,榜题“故大乘寺阿师子戒行□一心供养”,坐床榻、胡跪、持香炉,身后三身完全是世俗装女性侍从供养像,为典型的曹氏归义军时期洞窟中女供养像的装束打扮,大袖襦裙,两身花冠,一身双丫髻,分别持扇、瓶、包袱。⑦这里出现的三身分别持有比丘尼修习所用之物的世俗装女子代表的身份,很有可能就是所供养比丘尼的俗家随侍。
二、敦煌古籍文献中的女性随侍
多处有关佛教的文献资料记载了高僧身边出现了侍从、侍者,身份均为出家僧尼。如关于玄奘法师身边存在随侍的记载:“显庆三年下敕为皇太子造西明寺成。命给上房僧十人以充侍者。”⑧可以看出当时给玄奘剃度,十人作为随侍照顾其生活起居。同时,“侍者”一词应为僧人身份,为身份较低的沙弥或者沙弥尼一类。这也印证了敦煌图像中高僧身边出现女尼的合理性。
文献资料中不但记载了高僧身边有僧官或沙弥尼性质的侍从,而且还有养女身份性质的侍从。
据P.3410《沙州僧崇恩析产遗嘱》中记载内容如下:
僧文信经数年间,与崇恩内外知家事,劬劳至甚,与
文档评论(0)